SEO策略解析:德州职院校园文化英文版网站优化技巧
德州职业技术学院的校园文化风采
德州职业技术学院致力于打造校园文化,通过举办“德能大讲坛”,推广地域文化、行业文化、企业文化,构建公寓育人文化,建设廉政文化,并启动“国家级文明单位”的创建,逐步形成了以“崇尚德能、德为先导、德能并重、德能共进”为核心理念的德能文化品牌。
学校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育人作用,积极开展校园文体活动。建立了130多个社团,“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校园十佳”评选等活动在全省高校中树立了品牌。同时,学校网络思政工作得到加强,网站被评为“2015年度山东高校优秀官方网站”,QQ校园号荣获全国智慧校园2016年度最具影响力季军。
学校连续八年荣获“省级文明单位”称号;2013年,学校被省委高校工委认定为“山东省高等学校廉政文化示范点”,成为全省唯一获此荣誉的高职院校。
德州市建设街小学的发展历程
建设小学始建于1912年,最初是德国传教士修建的天主教堂。教堂采用德国风格建造,全部采用青砖砌成,主体建筑为尖塔形,塔顶设有十字架标志,周围有数十间平房。教堂不仅传教,还从事教育,设有小学和幼儿园。当时的教堂小学名为崇德小学,由修女任教。
1946年,德州解放后,原德国天主教堂创办的崇德小学改编为建设街初级小学(相当于现在的1-4年级),当时学校规模较小,仅有两个教学班,校址位于建设街中间路北。
1950年,学校规模扩大,改为建设街完全小学,分为初小和高小(相当于现在的5-6年级)。同时,校址迁至路南。当时有东、北两个院落,有十几个教学班。
1960年,作为当时德州市(即今德城区)学制改革试点学校,试行五年制,南边的院落也并入学校,学校规模逐渐扩大,增至26个教学班。当时吕家街小学、光明街小学、建设街小学是三所比较重要的小学。建设小学和吕家街小学都有初中部。当时被称为“带帽”小学。这是文化大革命的产物,70年代初期,吕家街学校小学部与建设街小学合并。吕家街小学部分教师和校舍融入建设小学,使得当时建设小学分跨建设街南、北。规模空前,毕业班达到十个。当时的教室全部是平房,学校操场很小。建设街南部校园分为东院、南院、北院三个院落,院落间夹杂有居民区和四通八达的小过道。
1977年“文革”结束后,恢复高考和小学升初中考试制度,建设小学被列为德州地区(即今天的德州市)重点小学。在当时比拼重点中学升学率的形势下,升学率连年排名第一。为当时的省级重点中学德州一中、德州二中和市级重点中学德州三中(原址在今迎宾路小学)输送了大量优秀学生。
1978年,一年就有50余人考入德州一中初中部(当时德州一中面向全市招生200人)。学校拥有18个教学班,学生1100余人,教职工60余人。但此时学校依然是杂乱的院落和破旧简陋的校舍。学校的操场西面的海子被填平,操场面积虽然扩大,但仍坑洼不平。操场内有一个木质结构的篮球架。操场被周围的居民区包围。
1990年,在上级领导的关怀下,校舍开始改建。中间的居民迁出,三个院落合为一体。
1993年,一座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的雄伟壮观的五层高教学综合楼拔地而起。但鉴于当时资金的困难,教学楼南面的操场当时非常简陋。本年度学校于1993年3月被授予“省级规范化学校”;10月被授予“十年振兴”山东体育全省群众体育先进单位。
学校努力进行课改,坚持不懈地围绕会做人、会学习、会活动、会创新的教育模式做了大量、实效的工作,逐渐形成了活动教育、写字教育、科技教育、大课间活动、校园文化、校园节日活动(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书法、美术、科技、棋类、球类、轮滑、武术、阅读、舞蹈等)等教育教学特色(特别是书法教育),使素质教育具体化、序列化、实效化。受到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1998年10月被授予“山东省中小学劳动技术(劳动)教育先进学校”;
2000年10月被授予“山东省21世纪中小学音乐教学整体改革课题实验学校”;
2001年3月被授予“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重点实验基地”;
2001年8月被授予“全省青少年科普工作先进集体”;
2002年3月被授予“山东省青少年科普教育实验基地”
2002年5月被授予“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素质教育与学校体育整体改革》实验学校”;
2002年8月被授予“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研究会实验学校”
2003年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也进行了进一步的改造。学校大门前的平房被拆除,坐落在进校园东北角的服装厂被迁出,取而代之的是气派的学校大门和横贯学校东西,涵盖了舞蹈室、计算机室、多媒体教室、语音室、图书室、阅览室和学生餐厅宿舍的四层综合楼。学校操场也由原来尘土飞扬的土操场修建成有着环形塑胶跑道,两个塑胶小篮球场和一个小足球场的漂亮运动场。还在操场的东南角安置了配套健身体育器械。使学校不仅在教育、教学软件建设飞速发展的同时,在硬件设施上也更上一层楼。为学生全面地发展提供了优良的校园环境。2003年10月被授予“中国少年先锋队鼓乐团一级分团”荣获“山东省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最佳组织奖”;
2004年,学校坚持以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核心,围绕“让师生拥有智慧”的核心理念和“把每件事做精彩”的学校精神,形成了“崇德尚学,务实求精,进取创新”的良好校风和“乐学、好思、求异、善辩”的良好学风。学校坚持实施科研兴校战略,先后承担了十余个市级以上的科研课题,以为每个学生终生发展奠基为核心,努力铸造智慧型、有特色的现代化精品学校。
2004年,学校秉持着以办令人民称心的教育为宗旨,环绕“让师生具备智慧”的核心理念和“将每件事做到极致”的校风,塑造了“崇德尚学,脚踏实地,锐意进取,勇于创新”的良好校风和“乐学、深思、求新、善辩”的良好学风。学校坚持实施科技兴校战略,先后承担了十几个市级以上的科研项目,以每个学生终身发展为基础,努力打造智慧型、特色鲜明的现代化精品学校。
2004年12月荣获“山东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称号;
2005年9月荣获“山东省示范家长学校”称号;
2005年11月荣获“全国劳动技术教育先进学校”称号;
2005年11月荣获“德州市教育工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2005年12月荣获“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省级示范学校”称号;
2006年7月荣获“宋庆龄少年儿童科技发明示范基地”称号;
2006年7月荣获“全国科学教育实验基地”称号;
2006年8月荣获“山东省2005年职工代表大会优秀星单位”称号;
2006年11月荣获“山东省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学校”称号;
2006年12月荣获“山东省教学示范学校”称号;
2007年4月荣获“德州市依法治校示范学校”称号;
2007年6月荣获“市级绿色学校”称号;
2007年9月荣获“山东省师德建设先进集体”称号;
2008年5月荣获“山东省家庭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2008年6月荣获“山东省学校艺术教育示范学校”称号;
2009年2月荣获“山东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称号;
2009年12月荣获“山东省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单位会员学校”称号;
2010年7月荣获“全国‘十一五’教育科研先进集体”称号;
2010年12月荣获“山东省‘三项活动’先进单位”称号
2011年学校注重细节管理,推动内涵发展,形成了“管理上台阶,教育求突破,教师快速成长”的喜人局面。名师工作室、青蓝工程、师德建设,使学校的发展迅速、稳步推进。学校响应上级规定严格控制班级人数,办精品学校,使教师更好地关注到每一位学生,实现办令人民称心的学校目标。注重校园文化建设,让每一处景点,每一面墙壁都充满文化底蕴,都起到育人的作用,对校园环境、办公场所进行改造,学校成为名副其实的花园、乐园、学园。同年在“山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得优秀组织奖。
2012年荣获“山东省地震科普示范学校”称号
学校的课题研究硕果累累,全国及省市各项课题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教师撰写的论文也多次获奖,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教师培养效果显著,学校现有全国劳技、美术优秀教师各1名,齐鲁名师一名,山东省特级教师1名,山东省教学能手7名,市、区教学能手20余名,涌现出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修养高、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学校办学条件更加完善,校园网、校园智能广播系统、办公室、教室、功能室等硬件设施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