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科技大学是否在上海静安区设有分校?

北京科技大学设有上海静安校区吗?

您好,很荣幸回答您的问题。北京科技大学并不设有上海静安校区。北京科技大学:建立时间:1952年校训:学风严谨,崇尚实践院系设置:学校包括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文法学院、应用科学学院、外国语学院,以及研究生院、体育部、管庄校区、天津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延庆校区等。现有9个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48个博士学科点,109个硕士学科点,还拥有MBA(含EMBA)、MPA及18个领域的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3个本科专业。学校在冶金、材料、机械、矿业等领域的12个全国重点学科学术水平享誉国内外;管理、科技史等学科享有盛誉;控制、热能、力学等学科具有雄厚实力;一些新兴学科,如计算机、电子信息、环境工程、土木工程等展现出勃勃生机。北京科技大学三维地图及实景展示:北京科技大学于1952年由北洋大学等5所国内著名大学的部分系科组建而成,现已发展成为以工为主,工、理、管、文、经、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全国首批正式成立研究生院的高等学校之一。1997年5月,学校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行列。2006年,学校成为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项目试点高校。学校位于高校众多的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占地约62.9万平方米(包括管庄校区),校舍建筑总面积83.9万平方米(包括管庄校区)。学校现有2个国家级重点(专业)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7个部委级重点实验室,4个部委级研究中心。图书馆藏书160万册。定期出版《北京科技大学学报》、《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Rare Metals》、《物流技术与应用》等重要学术刊物。学校的科研实力十分雄厚。1978年至2007年底,共申请专利1449项,授权专利746项;有1000余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省、部委级等各种奖励,其中国家级奖励100余项(06年:国家奖3,省部奖32;07年国家奖6,省部奖24)。1999年教育部编辑的《中国高等学校科技50年高校获奖重大成果一览表》中收录北京科技大学12项重大科研成果,在全国高校中名列前茅。据教育部统计,1995~2005年,学校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并列全国第1。据教育部的“2000-2004年高校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统计排序”中,我校名列第11位。学校重视科技成果转化,“九五”期间应用成果平均转化率达到72.8%,为社会创造直接经济效益30多亿元。近几年学校“青藏铁路风火山隧道制氧系统研制与应用”、“岩土工程特大塌方预防与治理综合技术研究及工程应用”、“薄板坯连铸连轧工艺基础及材料性能特征研究”、“宝钢高等级汽车板品种、生产及使用技术的研究”等大批科研成果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据2007年发布数据,2006年学校师生发表论文被“SCI”、“EI”收录数量分别居全国高校第34位和27位。学校不断拓展社会服务领域和发展空间,与国内80多个省市区政府、大型企事业单位签署了全面合作协议。同时,学校瞄准世界前沿,加强国际合作,先后与德国亚琛工业大学、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英国牛津大学等20个国家和地区的69所著名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并开展了实质性的合作。以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根本任务,学校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学校学生在历年国家及北京市的各种竞赛中多次获得殊荣,特别是学校每年被评为全国高校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学生代表队在全国第一、二、三、四、五、六届机器人电视大赛中稳居前三甲,两次获得冠军,于2005年参加亚太地区大学生机器人大赛获得亚军。学校同时高度重视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努力营造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的校园文化氛围,先后被授予“北京市文明校园”和“北京市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普通高校”等光荣称号。学校的体育竞技水平和群众性体育活动在北京乃至全国享有盛誉,涌现了一批以李敏宽、楼大鹏为代表的国家优秀运动员、教练员和体育官员。学生田径代表队在全国及北京市高校竞赛中数度夺冠;女篮代表队在北京市高校联赛中连续12次夺冠,并于2005年挺进CUBA全国八强;学校目前拥有约7万平方米的现代化体育场地,并建有2008年北京奥运会柔道(跆拳道)比赛场馆。面向新世纪,学校的发展目标是:把北京科技大学建设成为以工为主,工、理、管、文、经、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规模适度,特色突出,国内一流,国际著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北京科大官方网站:北京科大全景地图:期待您的满意!

上海市静安区江宁路街道位于何方?

江宁路街道位于静安区北部,是静安区主要的生活居住区,东起泰兴路、西苏州路,西沿胶州路,南起北京西路,北至安远路,辖区面积1.84平方公里。下辖19个居民区,现有居民3万余户,是区内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街道。江宁路街道社会事业资源丰富,街道北面的安远路与普陀区相接,临近玉佛寺,成为佛教旅游的重要通道。辖区内西苏州河样板段1万平方米绿地和昌平路13000平方米绿地为一级公共绿地。

街道内既有新建的高档住宅区,也有传统里弄型小区和新公房小区,是典型的多元并存社区,是一个以生活居住为主,有较多机关企事业单位、商业繁华,设施和功能完善的成熟社区。

街道内既有新建的高档住宅区,也有传统的弄堂型小区和新建公房小区,是典型的多元共融社区,是一个以居住生活为主,拥有众多机关企事业单位、商业繁荣,设施和功能完备的成熟社区。

近年来,社区党工委会、街道办事处紧密围绕静安区委、区0“高起点、外向型、国际化”的发展方向,紧密结合社区实际,攻坚克难,锐意创新,扎实为群众办实事,社区服务和管理的效率全面提升,精神文明建设稳步推进,“家在江宁”的社区理念深入人心。

〔概述〕江宁路街道位于区境北部,东起泰兴路、西苏州路,西至胶州路、常德路,南至新闸路、北京西路,北至安远路。辖区面积1.84平方公里。居民31841户、91129人,下设19个居委会,947个居民小组。街道办事处设在江宁路838号四楼。2008年,我们紧密围绕建设国际静安总体目标,以党建为统领和促进探索社区全员参与新机制,努力打造和谐社区共同体。全年荣获市、区先进集体荣誉22项。全面完成街道实事工作:(1)全面完成居民区办公用房和综合活动用房达标,以“一居一特”为目标,加大对居委会用房的使用和管理,提升其综合效能。(2)建成开放1500平方米的社区文化活动分中心,包括健身馆、图书馆。建成社区居民综合活动中心和5个文化小广场。(3)普及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为社区贫困家庭和部分低收入家庭0-3岁婴幼儿提供早期教育培训,开展儿童健康教育宣传、咨询和培训。(4)广泛拓展就业渠道,通过开发各类岗位,落实就业援助,超额完成市、区下达指标。(5)建成社区助老配餐服务中心,与社区综合活动中心,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兼容,满足社区老年人个性化助餐服务需求。新增敬老院床位90个,对其中15位困难老人予以综合帮扶。(6)建成集管理服务、事务受理、康复培训、协会活动、帮困扶残为一体的残疾人活动中心。(7)投入20余万元,建立社区综合保险机制,完成社区综合保险联络员队伍建设和培训工作。(8)改版江宁门户网站,协助完成5000户社区居民数字化电视覆盖,提升社区信息化水平。开通市中心城区首个IPTV党建频道,实现社区全覆盖。(9)为社区10000户老式里弄居民增设简易红外线报警器,为转制物业公房小区和老式居民小区设立72个图像监控点。(10)对全体社区干部进行社工师和助理社工师的资质培训,使社区干部在新形势下的综合素质和服务群众能力有明显提高。

全力以赴做好抗灾救灾送温暖工作,雪灾期间帮困1269户、63450元,实物帮困2629人次,折合现金12.1万元。汶川地震后,共接受393家单位集体、24836人捐款298.89万元,衣被2048件,实物变现5000余元。在10月份开展的“献爱心、送温暖”活动中,共有34家单位、1893人,捐款176857元;104家单位,11094人,捐赠衣被50899件。

通过爱心园网络,发动社会力量参与综合帮扶。居民区“乐龄家园”助老服务站根据老人需求,提供助餐、助洁、助学等菜单式组合服务。通过建立合理的评估制度,设定相应的服务等级,将家庭困难且生活需照料的残疾人家庭纳入居家助残服务范围。

开展“抓防范、创平安、迎奥运”控发案竞赛活动,社区安全防范水平进一步增强,案件总数较去年同期下降23.6%。深化“一岗双责”,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度,不断完善应急处置预案,确保在全国“两会”、-和残奥会、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等重要时间节点期间,未发生一起影响社区稳定的事件。全年街道共受理各类信访件479件(次),办结率100%;缠访、闹访、重访重点化解率、结案率实现100%。

进一步理顺物业党建联建工作的领导体系,社区内65个业主委员会委员的党员比例达46%以上,进一步加大在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组织的力度,健全社会组织党建的责任制,“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不断拓展。

以上所转载内容均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20@163.com,本人将予以删除。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