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网站平台?构建基地框架结构

基地建设架构

14.1.1基地建设的目的

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场所是持续独立进行综合研究,试验展示新理论、新技术、新设备,科研与教学实习等活动的野外地点。

依据《国土资源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命名和建设暂行办法》,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场所“七项核心任务”是:实施野外科学观测、监控、综合研究和教学实习活动;收集、积累野外科学数据,实施科学数据共享和开放服务;试验和展示新理论、新技术、新设备等;推动国土资源科技人才培养;传播和展示国土资源文化;保护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景观、现象、剖面及实物资料;为野外科研人员提供研究和培训的场所等。

基地建设的总体目的是:构建、完善集科研、教学(培训)、科普于一体的深部矿体勘查钻探技术应用示范与科研场所所需的软、硬件设施,为野外场所根据自身特色以及科学需求,积极广泛进行持续有效的野外科学观测、试验、展示,完成“七项核心任务”提供设施资源的保障和有效、周到的服务,满足场所长期正常运行和管理的需求。

14.1.2基地设施主要构成与作用

野外场所是国土资源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等共同构成了国土资源科研基础平台。集科研、教学(培训)、科普于一体的科学场所一般既是科学研究的场所,也是专业教学和科学普及的园地,通常由实物、图集和声电系统构成。为满足进行科研、接待参观和网络服务的需求,根据勘查技术类科研场所的特点,基地设施由钻探科研试验场所和成果展示与培训科普场所两部分构成。

(1)钻探科研试验场所

由标准化建设的钻探机台现场与科研试验室构成,主要作用:

1)进行钻探工艺技术方法的集成、优化研究,并提供展示。以马坑铁矿勘查钻探为现场场所,将深孔钻探作为一个复杂系统工程,针对钻遇技术难题,全面收集、消化和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综合应用国内外先进、成熟的钻探技术,以优化的理念不断进行深孔钻探关键技术研究,并创新性地进行钻探技术集成和优化组合,总结成果、提供展示、服务社会。

2)试验、检验、评价探矿科技成果。按照标准化、规范化的要求,在钻探现场进行探矿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新机具、新材料等科技成果的试验、检验、评价,加快探矿科技成果的产出,加速探矿科技成果转化为一线生产力。

3)钻探技术的现场展示等。

(2)成果展示与培训科普场所

科学、系统、规范地长期保存并展示马坑铁矿勘查钻探技术方法的应用成果和可为类似找矿提供应用、借鉴的研究成果,结合保留某些钻探现场、机具和建设面向社会开放网站,实现以下作用:

1)再现马坑铁矿勘探钻探的历史进程。

2)体现钻探技术方法在马坑铁矿深部找矿中的应用、作用与价值。

3)反映钻探领域需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4)钻探培训与科普,供全民了解矿山钻探技术知识等。

14.1.3基地场所建设方案

在福建省地矿局党组的关注和支持下,经过对基地功能需求、建设费用等的反复论证,确定基地设施建设分步进行:前期(本建设期),采取改造、装修年代虽久但结构尚好的现福建省第八地质大队办公楼作为基地设施建设用房;后期,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结合龙岩市城市发展规划,建设基地大楼。基地设施、场馆安排与主要作用见表14.1。

表14.1基地设施、场馆安排及其主要作用

续表

龙岩市全面推进养老服务体系构建,保障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我市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达49.7万人,占常住人口总数的18.24%,其中65周岁以上36.3万人,占老年人总数的73.1%。当“银发浪潮”迎面而来,如何安放老年人的夕阳人生,让老年人都能享有幸福的晚年生活,成为新时代养老必须回答好的时代命题。

目前,我国养老模式已形成“9073”格局。国家卫健委2021年披露,我国大多数老年人的养老选择集中在居家和社区两项,其中,90%左右的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7%左右依托社区支持养老,仅有3%的老年人选择走出家门、入住专业养老机构。

所谓居家养老,是指老年人在家中安度晚年,通常适合自理能力较强、有余力帮助子女育儿的老年群体;社区养老则是由社区统一向居家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保障、精神慰藉等服务,适合年纪偏大、生活自理能力较弱的老人;机构养老包括敬老院、养老院、光荣院、老年公寓及养老社区等多种形式,通常专业性较强,适合年纪较大、生活自理能力较弱,单身或子女无暇照顾的老人。

近年来,我市全面推进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构建,推动养老服务业向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拓展,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需求。

2017年,我市出台《关于加快社会事业发展补齐民生短板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关于加快养老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成功申报全国第二批、福建省首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地区,我市养老服务业发展驶入快车道。

2018年,出台《龙岩市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推进“九大工程”的目标任务。

2019年,我市和7县(市、区)出台《养老服务设施布局专项规划》,为全市养老机构、养老产业发展描绘了发展蓝图。

2020年,出台《龙岩市推进养老服务发展(2020-2022年)行动计划》《龙岩市加快推进健康养老产业发展(2021—2025年)二十条措施》,为健康养老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2020年,颁布《龙岩市促进养老服务进步(2020-2022年)实施计划》《龙岩市快速推进健康养老产业发展(2021—2025年)二十项措施》,为健康养老产业发展提供强劲助力。

居家养老——无墙之“养老院”

5月20日,禾康智慧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的助老员廖爱如来到新罗区红坊镇南阳村低保户林清富家提供上门服务,为老人测血压、理发、打扫卫生,陪伴老人聊天。她认真细致的服务,让老人非常满意和感动。廖爱如说:“我每月上门一次,服务三个小时,主要为老人理发、剪指甲和打扫卫生,只要老人有需求,我都会去做。”

新罗区2020年引入禾康养老服务公司承担居家养老服务,安排助老员每月上门为老人提供助洁、助餐、助行、助医、代购等定制生活照料服务。2021年发放定制终端设备6317台,线上基础信息服务共65174人次;线下实体援助服务共计16571人次,服务工单共17041单,服务总时长51582.3小时。

2017年以来,我市针对老人实际需求,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累计投入2000多万元,引进青鸟三盛、禾康智慧、德亨仁厚、金太阳等4家专业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组织,免费提供服务场所,依托各县(市、区)“互联网+”养老信息服务平台,配备线下养老服务队伍,为全市“6+2”对象提供线上呼叫服务,以及急救联动、医疗康复、生活照料、家政服务、精神慰藉、休闲娱乐、法律咨询等服务,真正实现养老“不离家”。

目前,全市已为1.5万名老人提供每人每月不少于20元的线上呼叫服务;为近3000名老人提供每人每月不少于100元的线下日托、短期托、助洁、助浴、助行、助医、家电维修、代购、代缴等实体上门生活照料服务。

社区养老——养老不离亲、不离家、不离群

5月9日上午,在新罗区西城街道西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琴声悠扬、歌声嘹亮。记者看到,10多名老人有的拉二胡,有的吹笛子,有的演奏扬琴,其他人轮流上台献唱,其乐融融。满头白发的老施今年77岁,他说:“照料中心就建在家附近,有吃有玩有养生有服务还有老伙伴,我们养老不离亲、不离家、不离群,咋能不欢迎?”

明亮的大厅里,老人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中心负责人施岩波告诉记者,街道提供4层楼900多平方米的场所,给辖区老人带来人文、人性、有爱、有温暖的养老服务。目前,日托有二三十位老人,全托十几位老人,其中80%是80岁以上老人。缪大爷今年93岁,精神矍铄,在这里住了3年,他的5个子女经常轮流过来陪伴他。连阿姨告诉记者,中心设有长者食堂,一周内每天的菜不重样,不仅卫生,还实惠,一餐不超过10元,一天不超过25元。

目前,全市建成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85个,覆盖所有街道和中心城区乡镇;有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站135个,城乡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100%;农村幸福院1169个,覆盖64.28%的建制村,让越来越多老年人养老不离亲、不离家、不离群。

机构养老——帮儿女尽孝、替父母解难、为政府分忧

徐老师今年80多岁,在新罗区东城东宫下托老院住了快2年。今年初,儿子接他回老家万安镇过春节,但他不愿回去。“这里就是我的家,吃的穿的样样不少,护理人员对我也很好。”徐老师说起托老院的生活就由衷夸赞。东宫下托老院创办于1997年5月,是龙岩首家民办托老院,有7幢老人公寓、近200个房间、320张床位、38名护理人员,入住老人和残疾人保持在150人以上,曾经荣膺“全国爱心护理工程示范基地”称号。

据统计,目前全市有各类养老机构145家,其中乡镇敬老院108家,其他公建养老机构22家,民建民营养老机构15家,养老床位2.12万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床位数40.02张。全市有五星级、四星级养老机构各5家。

医养结合——集医疗、养生、养老为一体

孟福祯老奶奶今年87岁,三年前她来龙岩探亲时半月板损伤严重,就住到龙岩慈爱老年康养中心。她说:“当时,康养中心刚成立,我就住进来了,那时候还没几个人,现在有近百人。我住在这里心里很踏实、很温暖,这里有医生,有情况住院也非常方便。”

龙岩慈爱老年康养中心院长曾玉燕告诉记者,康养中心依托龙岩慈爱医院的医疗、康复技术团队资源,是医养结合、康养融合、智慧养老创新型的长者养护机构,开设120张床位,目前入住97位老人,中心还设有茶道、怀旧电影、书画、太极、禅修、开心农场、老党员之家等文体娱乐项目,提供高品质的老年生活环境。

近年来,我市加大医养结合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精心打造了一批优秀项目。如:漳平市社会福利中心成立了德亨仁厚养老中心和漳平优抚医院;武平县福利中心内设残疾人康复医院,在仁济医院内设福康老年公寓;长汀县新桥卫生院内设医养服务中心,实现“养”和“医”有机结合。同时不断深化医养融合,推进照料中心、服务站、农村幸福院与邻近一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诊疗室、卫生所等进行签约服务。为65周岁以上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并实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出台《龙岩市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十条意见》,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社区家庭建立签约服务关系,优先覆盖老年人群体。至2020年底,我市所有养老机构实现医养结合,全市组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1008个,参与签约医生2614人,全市65周岁以上老年人签约244965人,签约率75.86%。

夕阳无限好,人间重晚晴。为老年人托起稳稳的幸福,从老有所养到老有“善”养的美好愿景,正在闽西大地化为现实的幸福图景。(融媒体记者傅利昌罗姝毓张进)

以上所转载内容均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20@163.com,本人将予以删除。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