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茶叶网站成本明细:揭秘优质茶叶网站建设服务商排行
茶叶网站搭建哪家强
网站作为传统企业拓展视野的桥梁,但需警惕虚假宣传!茶叶网站搭建
为前后四家企业寻找过搭建网站的,惨痛教训提醒你需关注以下几点。
1. 定制型公司
从事网站定制的公司如过江之鲤,从专业设计公司到游击队无所不包,报价参差不齐,质量未必贵的就是好的,难以辨识。
优点:大公司品质可靠,可定制专属功能。
缺点:设计周期较长,修改沟通繁琐,劣质公司众多
寻找时最好百度搜索‘本地名称+网站定制’,而非搜索网络建站公司,那些都是小公司广告,注意与他们多沟通,查看成功案例。茶叶网站搭建
2. 成品建站
自选行业标准的精美模板,界面精美,制作迅速,10分钟就能初步了解网站大概形态,便于选择
优点:速度快,价格低廉,界面精美,开放网站源代码和空间管理权,便于转移网站。
缺点:界面按行业标准设计,个性化相对不足
寻找时百度搜索‘成品建站’,但要注意别与成品网站混淆,两者差距甚远。茶叶网站搭建
3. 自助建站
自助建站看似价格低廉,但空间费等配套费用高昂,且多人使用,界面难看,管理繁琐,无法获取网站源代码和空间管理权!等于说离开了他们什么都不能做!
优点:速度快,相对便宜。
缺点:质量普遍较低,无法修改,多人共用一套模板,且大部分较为丑陋,无法获取网站源码和空间管理权。
寻找时百度搜索‘自助建站’,搜索结果众多,服务大同小异,强烈不推荐。
【再论茶叶品牌建设一二三】 茶叶品牌建设论文
我国知名茶叶专家,毕业于安徽农业大学茶学系,曾任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秘书长。不久前我曾参加一个活动,与会者均为国内知名的心血管病专家,他们对茶都充满兴趣。在交谈过程中,他们询问最多的是如何辨别茶的好坏,因为每年,专家们都会收到各式各样的茶叶,而且送茶的人每次都告诉他们:“这是最好的茶,要留着自己喝,千万别送人。”其实,专家们自己喝不了多少,也分不清哪些茶值得保留,所以时间一长,茶叶积压下来,有不少都过期了。而现实中,遇到这种问题的饮茶者并不在少数,因为我国的茶叶品种繁多,茶叶产品琳琅满目,在众多产品中,缺少知名的茶叶品牌,消费者就难以作出选择,这就是我国茶叶面临的“有名茶而无名牌”的尴尬现状。
一、我国茶叶品牌的尴尬现状
近十几年来,我国茶业在各级政府扶持和良好的经济效益驱动下,发展迅速。截至2011年,我国茶叶总产量为162万吨,比上年的147.5万吨增产了14.5万吨,增长率为9.9%。据农业部门估计,2011年我国茶叶农业产值达到了728.9亿元,比上年增长37.5%,平均单价为45元/公斤,比上年的35.9元/公斤上涨25.3%。据此测算,我国茶叶的国内销售额已超过1500亿元。
随着我国茶叶行业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茶叶企业品牌意识不断增强,茶叶行业的品牌建设也取得了一定成果。目前,已有近百家茶叶品牌通过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包括天福茗茶、华祥苑、竹叶青、大益、武夷星、吴裕泰、张一元、品品香等品牌在市场上都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但总体来说,茶叶企业品牌大多还十分薄弱,主要体现在茶叶行业的集中度低、大多数是区域性品牌、品牌影响力弱等方面。目前我国最大的茶叶企业销售额还不到15亿元,市场份额不到5%。因此,茶叶的品牌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
在茶叶企业普遍较为薄弱的情况下,以政府主导推动的“公用品牌”建设,则大多数是以当地茶叶主要产品为名称的,茶叶推广还停留在“名茶”推广和培育层面,企业品牌还难有作为。由于对名优茶导向存在偏差,加上名优茶生产加工对手工的过度依赖,企业在宣传上对“正宗”和“文化”的过度强调,导致名优茶的炒作成风。
二、茶叶品牌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导致我国茶叶品牌建设滞后的原因,除了上面提到的企业经营分散、实力薄弱外,我个人认为还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 标准缺失、质量难判
我国茶叶分为六大类,有上千个品种,每个品种内还分出不同等级,其结果是导致在这样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产品体系中,专业人士都发出“学到老,茶名记不了”的感慨,更何况普通消费者呢?而与此同时,我们所制定的茶叶标准,除了卫生和重金属是可以用仪器来检测的理化指标外,大多为感官标准。感官标准中的术语很难对茶叶的品质进行准确表述,这些标准在实际交易和定价中难以发挥作用,导致市场上产品质量的判定标准缺失。由于标准缺失,消费者在购买茶叶时就无从了解茶叶的好坏,给一些不法商家提供可乘之机,使市场存在以次充好、虚高定价的行为,造成消费者在购买茶叶时心存疑虑,唯恐上当,抑制了茶叶的消费需求,不利于品牌的建立。
2. 诚信缺失、急功近利
在行业内还没有建立有效的自律机制的情况下,市场管理更多要依赖政府的职能部门,而目前涉及茶叶市场管理的部门虽然不少,有质检、工商、食品卫生等部门,但由于各管一段、职责不清,不能有效对市场进行监控,导致市场的管理缺失。在这种情况下,众多操守不一的企业参与茶叶经营难免会出现诚信问题。于是,市场上才会出现“扁的都叫龙井,卷的都叫碧螺春”的现象,也就是说市场流行什么,大家就都生产什么,不管产地、不管品质,鱼龙混杂。这些现象的存在,直接影响了商家与消费者之间信任关系的建立,进而阻碍茶叶品牌的建立。
在行业内尚未构建起健全的自律体系之际,市场调控主要依赖政府相关部门,而现时涉及茶叶市场调控的部门虽然众多,包括质检、工商、食品卫生等,但各自为政、职责不明,难以对市场实施有效监管,造成管理真空。在此情形下,众多行为不端的企业投身茶叶经营,难免引发诚信危机。因此,市场上才会出现“扁平的称作龙井,卷曲的称作碧螺春”的现象,即市场流行什么,大家就生产什么,不顾产地、品质,良莠不齐。这些现象的存在,直接影响了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信任关系,进而阻碍了茶叶品牌的形成。
3.炒作概念、过度包装
今年春茶上市初期,个别企业曾通过拍卖或制造概念,人为抬高茶叶价格。其中:浙江杭州500克的西湖龙井拍出18万元高价,河南信阳500克的信阳毛尖卖到13万元;四川500克的“熊猫茶”卖到22万元,价格堪比黄金,被戏称为“天价茶叶”。天价茶频现,引发社会广泛争议。从目前情况看,影响基本上是负面的,不仅未得到社会认可,还严重损害了行业声誉,影响了茶叶消费的增长。炒作概念、追求知名度是企业对品牌建设的误解,实际上,品牌除了知名度,更需要建立其长期美誉度和消费者的忠诚度。
由于茶叶是一种传统礼品,各企业都十分重视其产品包装的开发,而适度包装也确实能够促进企业树立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然而,在生产经营者逐利冲动和消费者面子消费的共同作用下,目前茶叶市场过度包装现象较为严重,主要表现在包装材料过多、分量过重、体积过大、成本过高、装潢过于华丽、言辞过于夸张等。用包装欺骗消费者,这种行为不仅损害消费者利益,还损害企业品牌的长远形象和声誉,最终危及茶产业的健康发展。
三、我对未来茶叶品牌建设的几点思考
可以说,中国茶业内的品牌还相对较弱,中国茶业目前仍处于品牌发展的初级阶段。但如果换个角度看,中国茶业目前也存在巨大机遇。在市场监督机制不完善、诚信缺失的情况下,消费者的品牌意识却在增强,因此,哪家企业能真正理解品牌的意义并大力建设其品牌,就有可能在未来的中国茶业赢得有利地位。鉴于此,我想对未来茶叶品牌的建设提出几点不成熟的思考。
1.从“价格导向”转向“价值导向”
不久前,我参加了安徽农业大学和祥源茶叶股份公司联合在合肥举办的“回归原点:中国茶的品牌征途—2012中国茶叶品牌主题论坛”,该论坛重点聚焦消费者的价值。过去几年,我国茶叶通过名优茶的建设,有效拓展了国内茶叶消费市场,但也出现了名优茶导向上的偏差,导致企业过度重视礼品市场开发,所谓“买的不喝,喝的不买”,茶叶依赖于关系销售,而忽视了消费者在茶叶消费过程中所关心的“安全、便捷、物有所值”等根本性问题。由于茶叶是一种健康饮品,今后消费者对茶叶质量的要求只会越来越高,因此,质量安全是品牌产品的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