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管理流程效率的关键要素及四大优化策略,探索流程改进的四种核心技巧
流程改进四种核心策略
流程改进核心策略:标杆对比法、DMAIC框架、ESIA评估法、ECRS评估法、SDCA循环。
标杆对比法(基准分析法),亦称竞争超越、战略对标,旨在将本企业各项活动与该领域卓越者进行对比,进而制定改进措施,以弥补自身不足。
DMAIC框架,是实施六西格玛(6σ)的一套操作程序。DMAIC是六西格玛管理中最为关键、最经典的模型,主要关注于现有流程的质量提升。所有六西格玛管理涉及的专业统计工具与方法,均贯穿于每一个六西格玛质量改进项目的各个环节。
ESIA评估法,所有企业的终极目标均应是为顾客在价值链上实现价值分配的提升。重新设计流程以替代原有流程的根本目的,即以新的结构方式为顾客提供价值提升,及其提升程度。具体到流程设计上,便是尽可能减少流程中的非增值活动,调整流程中的核心增值活动。其基本准则即为ESIA。
ECRS评估法,即消除(eliminate)、合并(combine)、重排(rearrange)、简化(simplify)。
SDCA循环,即标准化维护,即“标准、执行、检查、总结(调整)”模式,包括所有与改进过程相关的流程的更新(标准化),并使其平衡运行,然后检查过程,以确保其精确性,最后进行合理分析和调整,使过程能够满足愿望和要求。
流程改进的具体实施:
1、整体规划:首先要获得管理层的支持与授权,明确基本方向。要明确企业战略目标、内部需求和IT建设,确定流程改进目标和范围、项目组成员、项目预算和计划。
2、项目启动:召开项目启动大会,进行全员动员,宣传造势,并进行内部流程改进理念培训。
3、流程描述及诊断分析:通过企业内外部环境分析及客户满意度调查,了解流程现状,描述与分析现有流程,通过问题汇总,得出诊断报告。
4、流程改进设计:建立目标,确认关键流程,明确改进方向及流程改进设计,配套辅助信息初步形成,确定改进方案。
5、配套方案设计:配套辅助信息的收集与整理,职能方案调整,配套方案设计。
6、实施:制定详细的改进工作计划,组织实施,并完善配套方案。
7、项目评估:项目效果评估,总结成功得失经验,指导完善流程管理。
8、持续改进:观察流程运行状态,与预定改进目标比较分析,对不足之处进行修正改善,并使流程改进成为一种持续行为。
企业流程管理改进方法
企业流程管理改进方法
流程改进作为设计方法是流程梳理的延续。本章将从流程改进设计的角度介绍改进方法和改进步骤。
一、流程改进的三个原则。
流程改进原则是基于流程管理八大原则基础之上的具体要求。
1、消除无效流程原则。
对企业价值增值无效的活动一律消除。前面决策分类章节中的两个报销流程图,企业之前的报销签字环节多达八人次,经过分析发现,其中有五个岗位签字是无效活动,最后大家讨论决定消除这五个岗位的签字活动。改进流程只考虑工作需要,不考虑照顾“情面”,大胆将那些过去仅仅是用来“显示”上级权威的活动消除。
流程改进的最高境界是“缺一不可”。“氨基酸组合效应”用于流程改进非常贴切。组成人体蛋白的八种氨基酸,只要有一种含量不足,其他七种就无法合成蛋白质。当缺一不可时,一就是一切。企业在进行流程改进时,不妨大胆借鉴“氨基酸组合效应”,将所有可有可无的环节、可有可无的活动全部砍掉。
2、整合低效流程原则。
找出现有活动的阻塞环节,整合分散活动,改善低效活动。将上级的工作转移到下级员工,将层层转手的工作集中到一个岗位,将后台决策转移到一线员工。
3、开发高效流程原则。
集思广益,找出本企业员工最好的做法。大胆借鉴,吸纳本行业最优做法。鼓励创新,吸收员工的创新建议。开发团队的智慧,开发员工的潜力。
二、流程改进的三个方法
1、时间导向法
一切节省都可以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高效流程的主要特征就是快速反应。凡是可以明确时间的流程都尽可能按最佳完成时间设计。
2、成本导向法
投入产出最大化永远是企业管理追求的目标,流程设计也不例外。承担流程责任的岗位人工成本要考虑,流程投入的整体成本也要考虑。投入没有回报或者回报极少的流程就要考虑简化或合并。
笔者曾经参与过一个零售业商品验收流程的改进,把一个大家习以为常的流程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造。原有流程参加商品验收的岗位多达七人次,经过半天时间的激烈讨论,只保留了二个岗位参与验收,仅仅人工成本一个月就节约了二万元,还没有计算其间接收益。
3、价值贡献法
价值贡献法与前面两个方法不同,它不是减少时间也不是减少成本,而是需要增加投入。为了满足企业战略发展需要,企业在投入同比增加的情况下能够创造更大的价值,就是价值贡献法。企业在处理顾客投诉上的投入、在咨询培训上的投入就属于价值贡献法。当然,价值贡献法是以结果来判断成效的。
三、流程改进的八个步骤
流程改进是涉及全局的管理工作,必须全员重视、全员参与。绝不可少数人闭门造车。因此,现阶段企业进行流程改进需要成立项目组,需要组织流程设计小组,让部分员工执笔,其他员工参与改进完善。笔者在流程改进实践中总结的八步法则,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第一步设计师负责,完成初步设计;
第二步征求流程涉及的各岗位员工意见,使之具有可操作性;
第一步征询相关岗位员工意见,确保其实施可行性;
第二步组织设计团队深入讨论,确保各流程间有效对接;
第三步由企业高层领导主持,对流程进行补充和优化,避免任何执行盲区;
第四步由企业负责人领导,对流程进行讨论和审批,赋予其企业“规章”的权威性;
第五步广泛进行宣传教育,让新的流程管理理念和方法深入人心;
第六步全面推广实施,通过实践检验流程优化的成效;
第七步对实施过程进行总结和优化,对反馈的问题进行进一步解决。
流程优化的核心目标是实现整体效率的最大化。流程优化应追求“米格—25效应”,而非古代的“三个和尚挑水吃效应”。
流程优化是一个不断改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或一劳永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