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运营效能秘籍:数据分析技巧助你效率飞跃百倍
如何实现数据分析以实现运营效率提升百倍
如何实现数据分析以实现运营效率提升百倍
大家好,今天我将与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互联网产品开发的见解,尤其是数据分析方面的经验和教训。
1、第一个案例
我先讲述两个案例。第一个案例是关于“中国股票研究中心”的故事。故事是这样的,1月2号,有位名叫Peter的人收到了一封来自“中国股票研究中心”的邮件,预测这个月市场将上涨。果不其然,市场上涨,许多人可能不知道在座的各位有多少人买过股票。Peter收到这封邮件时并未在意,因为大家都知道所谓的“元月效应”,即多年来一月份的股价涨幅较大。到了2月1号,他又收到一封邮件,预测市场将下跌,这一次预测再次准确!Peter开始相信这个研究中心确实有一定的水平。3月1号,Peter再次收到一封邮件,情形依旧。
Peter感到神奇,主动联系对方,希望下个月还能收到同样的邮件。一个月后,4月1号,邮件如期而至,但这时研究中心表示,前几封邮件预测准确,引起了证监会的高度重视,他们以后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大规模免费发送邮件,只能对少数有见识的VIP客户提供投资建议,而你是非常幸运的一名,获得了有限的100个VIP购买资格。
你是如何看待这个“中国股票研究中心”的呢?
A、这肯定是有内幕的,否则怎么可能预测得这么准呢?
B、世界上什么样的人物都有,估计真的是预测水平高吧。
C、不知道怎么回事,既然这么准,要不试试购买VIP资格吧!
连续几次收到这样的邮件,我觉得要是换作在座的任何一个人,估计都会很心动。真实的情况是这样的,这个所谓的“中国股票研究中心”,他向市场上的非特定对象群发了大约1000封的邮件,然后把这1000封分为2组,一组是说告诉他接下来股票会涨,另一组告诉他会跌,每次发送时,总有一半的人是收到预测准确的邮件,而另一半的人可能就收到预测错误的邮件。接下来循环同样发送几次之后,可能每次连续几次总有几个人收到的邮件是始终预测正确的,而Peter就是那个始终预测正确中的一个用户。
这样的案例可能大家在其他地方也看到过。他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即在数据分析中你有时候会看到一些数据很稳定地朝一个方向变化,并不一定代表着真相就是这样的。
2、第二个案例
第二个案例发生在二战时期的英国。当时盟军与德军在英吉利海峡上空进行了激烈的空战。但发现盟军损失惨重,于是盟军希望在战斗机上增加装甲保护。然而,众所周知,飞机的装甲不可能无限增加,因为装甲越多,飞机飞行速度越慢,油耗越大。于是,空军请来一些专业的统计学家、数学家,一起分析现有飞机数据,看看在哪些部位增加装甲最划算。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沃德教授与空军一起来到维修基地,进行了一轮统计。发现所有正在维修基地维修的轰炸机的机翼上,弹孔最多。而发动机舱和驾驶员座舱的弹孔数最少。于是,空军倾向于加强机翼部分的装甲。这时,统计学家有了与空军完全不同的看法,沃德教授建议加强飞行员座舱和发动机舱的装甲,因为那里发现的弹孔最少。
如果你,你会同意沃德教授的看法还是同意空军的看法?我给出的答案是说我同意统计学家的看法,因为这里涉及到我们数据分析中的一个“幸存者偏差”。大家可以看到,虽然我们统计下来是机翼上中弹最多,但实际我们选取的样本并不是所有参与战斗任务的轰炸机,而只是在维修基地中这些能够幸存下来的飞机。实际上在战斗过程中大量损失的飞机并没有在这个维修基地中出现,可能在空中就爆炸了或怎样。
统计学上把这个叫做“幸存者偏差”。因为我们在分析数据样本时,只关注那些幸存者的数据。所以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做数据分析时选择样本非常重要。如果你只看到幸存者的样本,导出的数据与结论就会存在偏差。
前面提到的几个案例可能与我们互联网产品工作相差较远。但统计分析的道理不仅在我们的产品设计中有用,实际上在我们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只要我们带着数据分析的思维,很多情况下都是非常实用的。
3、如何判断竞争对手数据的真实性?
接下来,我将讲述一个与我们产品分析工作较为接近的案例,是一个关于情报分析的案例。这个案例的对象是一个知名视频网站。该网站在财报中披露,他们网站当年的高清视频服务收入1.2亿,月均活跃付费用户超过70万人。我们如何确定财报中的这些数据是真实的呢?大家在平时工作中也会经常遇到各种各样的数据,听到各种各样的传闻数据,到底是不是真实的呢?比如说,大家经常会听到说那个什么什么APP,它的最近活跃用户有多少,注册用户有多少,每天新增用户有多少,或者什么什么产品的订单数最近有多少,这些数据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其他方法来验证其真实性。
我们就讲这个现在要分析的案例。我们对其网站进行研究后,发现其会员频道,这个视频网站的包月会员频道上有一个栏目,叫做新增会员。连续24小时,每隔一到两分钟,我们就把这个网页刷新一下,并截图,然后把所有出现的用户名录入表格。
我们便来探讨这个当前需分析的影片网站实例。经对其站点进行探究后,发现其会员频道中的影片网站包月会员频道设有一个板块,名为新增会员。持续24小时,每两到三分钟刷新网页一次,随即截图,并将所有显现的用户名单录入此表格。
各位可参考PPT中的样本,我们将所有信息记录下来,并整理成Excel表格。此案例为数年前的旧例,当时在公司内部进行分享,大家不妨一看,其中的原理实则大同小异。我于2012年3月29日,从网络报道中摘取的内容,该报道中的记者在3月29日进行了一次24小时的持续监测,从当天早上九点至次日早上九点,收集了大量数据。经过分析,我们发现这些数据非常完整,即这些数据几乎不存在断点。比如这次刷新的最后一项,恰好是下一次刷新的第一项,这就意味着是连续的,没有断点的。
关于活动运营的几点感悟
活动运营:
活动运营(Operating activities)指的是活动公司针对不同活动、不同类型的活动进行运营,包括活动策划、活动执行以及整合相关产业打造产业链。
在我看来,活动运营主要是观察活动、分析活动、策划活动、执行活动。
在我们公司内部,我经常说,我们看待一个事情要从两个角度。一方面是过程指标,另一方面是结果指标。
过程指标指的是在过程中做了哪些事情,做得如何,主要是指主观能动性。
结果指标指的是数据结果。
在此,我要强调的是过程。在执行前,如果方案准备充分,然后严格按照方案执行,那么结果不会太差。
活动运营的日常工作,就是每日关注数据、分析数据,然后调整活动策略。
无论是线上活动还是线下活动;无论是从用户获取维护的角度出发,还是从产品宣传推广的角度出发;每个运营人员每年都要组织几场活动。
产品运营:
产品运营,顾名思义,其所有工作都是围绕“产品”展开的。一个产品从诞生到生命周期的终结,都需要产品运营的陪伴。如果对产品经理和产品运营概念混淆,我可以简单举例说明:产品经理是“生孩子”的,而产品运营是“养孩子”的。
产品运营具体做哪些呢?寻找用户,通常会开展一些营销活动(活动运营),投入资金进行品牌广告等推广(市场运营);让用户频繁光顾,通常也是举办活动、发送推送,设计一些高频使用的功能;提出建议通常是发现产品bug或不好用的地方,以及根据用户需求探索新的产品方向,让产品更加实用。
做好运营——我的体会
1. 对于每一项运营任务,要明确任务的目标,只有明确目标,才能顺利开展工作
“不知道自己做一件事的原因?我也不知道怎么才能长大呢。”
2. 以运营目标为导向,对目标进行细分
“饭要一口一口吃,事也要一件一件的做的意思。”
例如,增加页面下某个功能的使用量,即目标可以分解为:
①增加到达该页面的访问流量;
②增加使用功能的用户数。
然后对这两个二级目标进行拆分:
①如增加访问页面的入口;
②使到达页面的入口位置更明显;
③优化引导内容,从而使页面的访问流量增加。
3. 有规律可循的做事流程,应尽力流程化
“不想把事情搅得一团乱麻,还是一条一条梳理清楚的好。”
运营要做的事情方方面面,把能流程化的事情尽量流程化,使事情井井有条,也把精力集中在更加重要的事情上面。
4. 理解运营目标
“总有自己动手制定运营目标的时候吧。”
向有经验的同事学习和请教,找到运营目标制定背后的思考和规则,帮助自己提高眼界,在运营方向树立大局观意识。
5. 以上4点在遇到实际问题不能奏效时,请直接忽略
“其实运营真的是做出来的,我的建议是多动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