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北京地区网站建设公司,揭秘北京失信被执行人名录查询与公示系统操作指南
2020年北京违约被执行人名单查询及曝光平台系统查询
违约被执行人名单查询
一、名单查询途径【即刻申请,解决您的一切信贷难题】
1、通过百度搜索关键词“违约被执行人”,可迅速找到查询入口
2、访问“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输入相应信息即可查询
温馨提醒:未经最高人民法院批准,严禁以任何方式从网站获取数据。擅自从网站上获取并使用数据的,自行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
二、名单查询步骤
1、在搜索栏输入需要查询的自然人姓名或组织名关键词;
2、如查询不到相应信息,请核实输入是否准确;
举例说明:查询“李老七”可直接使用“李老七”作为关键词,查询“北京XXX餐饮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可直接用“XXX餐饮”作为查询关键词,身份证号码/组织机构代码为可选填项,不填也能查询,此为公开信息。
让违约者无处藏身
“千金易得,一诺千金”,《史记》中记载的汉代的季布的诚信故事,使世人认识到,诚信的价值胜过千金。
2010年《感动中国》将奖项授予了“信义兄弟”孙水林、孙东林。在哥哥孙水林一家五口不幸遭遇车祸去世的情况下,弟弟孙东林远赴他乡将工人的工资及时送到并按时发放。孙东林这样做并非他人所迫,但“诚信至上,承诺胜金”,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诚信。
然而,违约的案例也频繁出现在各类媒体中,我们身边也常会遇到违约的情况。更有甚者采取转移、隐藏财产、规避执行等手段拒绝履行法院判决,其造成的后果有时会在网络上引发轩然大波。
为此,2013年,最高人民法院建立违约被执行人名单制度,名单上的人将受到信用惩戒。随后,惩戒力度不断加大,2014年违约被执行人乘坐飞机、高铁受到限制。
2016年9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快推进违约被执行人信用监督、警示和惩戒机制建设的意见》。
为落实《意见》要求,最高人民法院与国家发改委等59家单位联合实施惩戒措施150项,对违约被执行人担任公职等,以及出行、购房、旅游、投资、招投标、市场准入、从业资格、授信和荣誉等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进行限制,使其“一处违约、处处受限”。
据最高人民法院执行局局长孟祥介绍,目前处于发布状态的违约被执行人共有789万例,涉及违约被执行人440万个。
“从直接意义来说,违约被执行人名单制度的建立,能有效解决当前普遍存在的‘执行难’问题,迫使被执行人切实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保障胜诉当事人及时实现权益;从长远来看,违约被执行人名单制度作为一种社会治理手段,能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促进整个社会形成诚实守信的氛围。”泰和泰律师事务所律师廖怀学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首都师范大学信用立法与信用评估研究中心主任石新中认为,这项制度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对法院来说,节约了司法资源,有利于维护司法的权威;同时,违约人名单信息共享,使金融机构对违约被执行人发放贷款时更加慎重,有利于金融体系运行的安全;对社会其他主体来说,可以据此慎重与违约被执行人交往,提高交易的安全性。
严格执行保障诚信
近期,全国各地法院与相关部门紧密合作,共同加大力度对违约被执行人进行惩戒。有的违约人无法乘坐高铁,有的因拒绝执行法院判决而被拘留,有的甚至被追究刑事责任。有的违约人因需办理事务而选择履行义务,还有的人在看到法院工作人员“动真格”后而履行义务。
据最高人民法院统计,从2013年10月至今年6月30日,全国法院累计发布违约被执行人名单1123万例。共限制1222万人次购买机票,限制458万人次购买动车、高铁票。
然而,依然有人在法院工作人员上门强制执行时抗拒执行,甚至有的人用所谓的“教科书”式行为拒绝执行。隐藏、转移财产,拒接电话,拒绝见面,各种手段层出不穷,令人哭笑不得。
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违约被执行人名单制度的效果。石新中在分析其中原因时指出,首先是目前对违约被执行人的惩戒力度还不够。一般违约被执行人仍然可以乘坐动车普通座位,可以乘坐汽车,可以自行驾车等,对其日常出行的影响有限。其次,违约被执行人有其他办法可以规避联合惩戒。如可以借用其他人的身份证购买高铁座位、去银行贷款或让其他人代其担任公司高管职位等。
“违约被执行人名单制度虽有专门性司法解释,明确了公开违约被执行人的具体情形、程序以及信用惩戒措施等,但相关规定仍较笼统,有待进一步细化。法院与其他部门的联动配合力度也需要进一步加强。”廖怀学说。
2017年最高人民法院对《关于公布违约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进行了修订,对原有制度进行了更加细致的规定,为实际操作过程提供了更为明确的法律依据。例如,增加了被执行人具有伪造证据、暴力、威胁等方法妨碍、抗拒执行,以虚假诉讼、虚假仲裁或者以隐匿、转移财产等方法规避执行,违反财产报告制度的等行为的将会被纳入违约被执行人名单的期限为二年的内容。同时还规定如果被执行人以暴力、威胁方法妨碍、抗拒执行情节严重或具有多项违约行为的,可以延长一至三年。
“对于那些故意违反司法秩序的违约被执行人,即使其履行完生效判决文书确定的义务之后,仍然要把其违约信息保存二年或二年以上。这是基于这类违约被执行人藐视司法权威,造成了更坏的社会影响,因此,应对其施加更严厉的信用惩戒。”石新中表示。
“对于那些故意扰乱司法秩序的失信被执行人,即便其完成生效判决文书规定的义务,仍需保留其失信信息两年或更长时间。这是鉴于这类失信被执行人轻视司法权威,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因此,应对其实施更严格的信用惩罚。”石新中表示。
标本兼治,更要根本治理
在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上,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持续滚动更新。失信被执行人数、被限制乘坐飞机、高铁的人数也在持续更新,查询是否被失信惩罚的途径十分便捷。
孟祥透露,全国280万失信被执行人因信用惩罚压力而主动履行了义务。
这是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制度实施以来取得的可喜成果。关于未来针对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制度的建设,孟祥表示,今年加入信用惩罚的部门已扩大至60个,多部委形成对失信被执行人信用惩罚的工作机制。
廖怀学呼吁加强执行法院与其他部门单位的协作配合,切实实现信息共享和联合惩罚,实现互联互通,消除地方或部门保护主义,将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纳入其他部门单位的日常行政管理系统中。
同时,也应看到,全国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中超过1100万例,主动履行义务的仍偏少。以小见大,中国的诚信建设依然任重道远。
“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做法只是促使失信被执行人主动履约的机制。因此,从社会信用体系的运行来看,这种对失信人的惩罚措施仍然是‘治标’的方法。”石新中说。
诚信建设不仅要司法上,其“根本治理”还是要在中国建立完善的信用体系,让全社会崇尚诚信。廖怀学认为,要做到标本兼治,就需要让全社会尊重司法权威,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形成文明、公正、诚信的社会氛围。
石新中建议,中国未来信用体系构建,应从三个方面同时推进,第一,制定《信用法》,对信用信息的公开、传递、应用等作出明确的法律规定;第二,培育和发展信用服务市场,鼓励全社会包括政府、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在内的社会主体更多应用信用产品;第三,构建具有**的信用奖惩机制。
当前,****、国务院已颁布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系列指导性文件,对信用体系建设已有了顶层制度设计。社会各界也已逐步形成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的共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
孟祥在采访中表示,要完善和健全中国的社会信用体系还有很多路要走,在基本解决执行难专项行动中构建起的信用惩罚体系,只是最高人民法院工作的一个新的起点,未来将不断完善现有的体制和机制,为人民群众的社会生活保驾护航。
“中国诚信建设仍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治。法律调整社会成员的外部关系,而道德则支配人们的内心生活和动机。”廖怀学说。他建议,未来除了完善法律制度,促使义务主体依法主动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外,更重要的是加强诚信道德建设。
“只要全社会各方对此形成共识,并为此贡献各自的心力,中华民族就一定能够实现从传统农业社会到现代开放社会、信息社会的成功转型,重塑社会成员诚实守信的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