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银行操作流程改进的提案(银行是否存在系统升级的说法探讨)

银行存在系统改善这一说法

电子商务的进步,为银行带来了新的服务领域和途径,随着WTO的加入,国际知名大银行纷纷进入,为中国银行业的融入世界金融体系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银行服务需满足电子商务的需求并给予相应支持,服务内容和形式必须进行相应调整和升级,以适应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客户不受时间、地点限制,随时进行金融活动的需求。网上银行成为必然趋势和选择。

网上银行支持的银行业务主要包括以下三大类:

1. 发布广告、宣传资料及公共信息,如银行业务种类、处理流程、网点介绍、最新通知、年报、金融信息、操作指南等。

2. 支持个人客户和企业客户查询银行各类账户信息,及时反映客户财务状况。

3. 实现个人客户和企业客户的理财交易,包括转账、信贷、股票买卖、在线支付B2B、B2C等。

银行如何优化贷款结构

一、银行如何优化贷款结构?

银行信贷结构正在发生积极变化,一方面大力压缩产能过剩领域贷款,另一方面将更多资金投向优质客户、重大项目、民生工程以及“小微”“三农”等经济薄弱环节。

1、商业银行需要在把握当前经济结构的基础上,合理调整信贷投放的规模和方向,优化信贷结构,以尽可能让信贷资金直接流入经济活动中最需要的地方,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多优质金融服务。

2、中国建设银行继续实施差别化的信贷支持政策,对于列入国家规划的优质客户、重大项目,加快评估进度并实行差别化授权管理。招商银行加大了对个人住房贷款低风险业务的投放,个人住房贷款余额达4008.12亿元,较年初增幅24.72%,占零售贷款的比重为37.94%。中国银行在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等行业贷款增长7.73%。

3、多家银行将继续以服务实体经济为中心,大力支持经济结构调整,优化信贷资源配置,加大对扩大内需、自主创新、保障民生、重点在建续建项目的信贷投放。消费信贷成为重点突破领域,到6月底,中国工商银行的消费信贷总额达29200亿元,主要包括个人住房贷款、个人消费贷款和信用卡。今年上半年共增加消费贷款2063亿元,增长7.6%。同时,消费贷款的不良率仅为0.73%,质量良好。”平安银行表示,下半年将适应政策变化,推进资产结构调整,进一步压缩同业资产和票据资产,提升贷款资产在总资产中的占比结构。

4、小微企业和“三农”领域一直是金融服务的薄弱环节,从2012年开始,银行业就全力以赴加大对这些领域的支持力度,到今年上半年,多家银行已取得较大进展。

5、截至今年6月末,中国农业银行农村贷款余额20.72万亿元,同比增长11.9%;农户贷款余额5.84万亿元,同比增长15.5%,增速比同期各项贷款增速高2.1个百分点;农业贷款余额3.52万亿元,同比增长6.4%。拟上市的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涉农贷款余额达6958亿元,同比增长41%,其中农户贷款余额5539亿元,占全部涉农贷款比重近80%,该行还力争在9月底前完成三农金融事业部制改革。

6、小微企业贷款方面,截至今年6月末,中国工商银行针对小微企业“短频急”融资需求的互联网贷款产品“网贷通”,已累计向7万多家小微企业发放贷款1.73万亿元,余额超过2000亿元。民生银行小微贷款余额为4026.76亿元,小微客户数达到344.27万户,该行还启动了小区金融2.0项目试点,社区网点达到4808家,其中获准挂牌的社区支行841家。

二、银行如何优化贷款结构?

提供一篇《对我国国有银行资产负债管理与探讨》的论文提纲,供写作参考。对我国国有银行资产负债管理与探讨(提纲)摘要:本文对国有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机构及监控指标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资产负债管理机构及监控指标设置体系,为国有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关键词:国有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指标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是西方商业银行经过几百年的探索和实践而形成的一套系统的、科学的、全面的经营管理方法和制度,是金融业务管理的基础。在我国,随着国有银行的商业化转型,以1994年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对商业银行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通知》为标志,这项市场经济下形成的银行经营管理制度在我国正式实施。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管理应结合本单位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通过确定合理的资产与负债的各种比例关系,使之在总量上均衡,结构上优化,防止超负荷经营,规避金融风险,从而实现银行资产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协调统一,达到商业银行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的目的。一、国有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机构及监控指标现状随着国有银行的商业化转型,资产负债的风险管理已引起各金融机构的广泛关注。有关资产负债风险管理的办法、规章相继出台。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关于印发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监控、监测指标和考核办法的通知》。各家银行相继设立了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信贷资产管理委员会,部分银行还利用计算机等手段建立了资产风险管理监控系统、预警系统等。但从各机构工作开展的现状及《通知》实施的情况看,还存在某些问题。1、多数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等机构任务不具体,目标不甚明了。2、考核指标内容不全,银行风险点覆盖不够,所得结论依据不足。二、资产负债管理机构及监控指标设置(一)完善机构建设1、银行的主要决策者应直接领导资产负债管理工作,强化其工作的独立性,明确工作目标,完善考核办法。2、委员会成员应具备广博的经济理论基础,熟知金融理论,了解资产负债管理过程中各种形式的金融风险。3、委员会负责人必须熟知本机构的相关财务数据。4、委员会的中心任务应是控制各种金融风险,计划并控制资产总量、资金来源和运用、资产负债比例结构、资金成本和盈利率。5、信贷审批机构、筹资机构、信贷质量管理机构等都应在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的监管之下,按照委员会的各项目标统筹安排工作,以控制整体风险,保证本机构的稳健经营和“三性”统一。(二)完善资产负债结构监控指标体系存款稳定性指标1、一般活期存款平均余额=年内各5日末存款余额之和/72活期存款(含3、6月定期)灵活性强,仅有其长期沉淀部分才是银行可用资金,该指标就是考核年内活期存款的平均沉淀额。2、余期在一年以内定期存款平均余额=一年内各月到期定期存款额之和/12该指标考核定期存款在年内到期情况,控制资产运用结构,防范支付风险。3、余期在一年以上定期存款平均余额=各年到期存款余额/年数该指标考核在一定时期内可用于中长期贷款的资金保证程度。4、活期存款占比=活期存款期末余额/总存款期末余额该指标考核活期存款在总存款中的占比情况,判断短期放款的存款可用程度。5、储蓄定期存款比例=储蓄定期存款平均余额/储蓄存款平均余额该指标考核储蓄定期存款在储蓄存款总额中的占比情况,判断储蓄存款的中长期可用程度。6、企业定期存款比例=企业定期存款平均余额/企业存款平均余额该指标考核企业定期存款在企业存款总额中的占比情况,判断企业存款的中长期可用程度。存贷规模指标1、本存贷比=各种贷款期末余额/各种存款期末余额≤75%其中:存贷比=各种贷款期末余额/各种存款期末余额≤85%设置该项指标,用于分析银行是否超负荷经营和消除经营中已有的超负荷现象。贷款不包含有专项资金来源的贷款。存款不包括同业及财政性存款。该比例超过75%(外汇85%),则表明有超负荷经营的风险。2、本存贷增量比=各种贷款平均增长额/各种存款平均增长额≤75%本指标从经营过程来考核存贷结构,控制结构比75%。另外,在分析时还要注意短期增量比、中长期增量比。检验商业银行放款与各项资金来源的比例是否协调,也决定银行放款能力和资金运用程度;指标超过标准说明配件

摘要:本文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机制及监控指标现状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机构设置及指标体系,旨在为国有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提供有益借鉴。关键词:国有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监控指标

一、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机构及监控指标现状

随着国有银行商业化改革的推进,资产负债风险管理日益受到重视。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相关规章,各银行也设立了相应的委员会和监控系统。然而,当前机构设置和指标体系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机构任务不明确、考核指标不全面等。

二、资产负债管理机构及监控指标设置

(一)完善机构建设

  1. 银行主要决策者应直接领导资产负债管理工作,强化其独立性,明确工作目标,完善考核办法。
  2. 委员会成员应具备扎实的经济理论基础和金融知识,了解资产负债管理过程中的风险。
  3. 委员会负责人应熟悉本机构财务数据。
  4. 委员会中心任务为控制金融风险,计划并控制资产总量、资金来源和运用、资产负债比例结构、资金成本和盈利率。
  5. 信贷审批机构、筹资机构、信贷质量管理机构等应在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监管下,统筹安排工作,控制整体风险。

(二)完善资产负债结构监控指标体系

  1. 存款稳定性指标:一般活期存款平均余额、余期在一年以内定期存款平均余额、余期在一年以上定期存款平均余额、活期存款占比、储蓄定期存款比例、企业定期存款比例。
  2. 存贷规模指标:本存贷比、本存贷增量比。

三、如何进一步做大存贷款规模,优化结构规模?

  1. 不断优化金融产品,提高服务质量。
  2. 加强资产负债管理,控制风险。
  3. 拓展业务领域,提高市场竞争力。

四、如何进一步做大存贷款规模,优化结构规模?

  1. 优化信贷结构,提高贷款质量。
  2. 加强风险管理,防范金融风险。
  3. 提高资产流动性,降低资金成本。
  4. 优化资产负债结构,提高盈利能力。

以上所转载内容均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20@163.com,本人将予以删除。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