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建筑业迈向高品质发展之路:其在国家经济体系中的核心地位与深远影响
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角色与效能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关键物质生产领域,它与国家经济的繁荣、人民生活的提升紧密相连。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猛增长,建筑业作为我国关键物质生产领域,同样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
这一发展过程表现在产业规模、企业效益、技术装备和建造能力的持续提升上,这些都对我国经济的增长具有重大意义。
一、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关键部分
建筑业所贡献的产值在社会总产值中占有显著比例,所创造的价值也是国民收入的关键部分。可以说,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2016年中国建筑业总产值超过19万亿元。
国家统计局发布2016年度国民经济数据。其中,国内生产总值744127亿元,同比增长6.7%;全国建筑业总产值为19356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1%;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同比增长8.1%;民间资本投资持续低迷,同比仅增长3.2%。我国建筑业增加值增长率始终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和工业增加值增长率。
由此可见,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二、建筑业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关键的物质基础
它通过大规模的固定资产投资活动为国民经济各部门、各行业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持续改善提供关键的物质基础。
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增长和社会劳动就业状况,直接关系到社会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生产、生活质量。
国民经济各物质生产部门所需的厂房、仓库等建筑物和道路、码头、堤坝等构筑物都是建筑业的产品;工业企业的机器设备也必须经过建筑企业进行安装才能形成最终的生产能力。
建筑业的发展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和繁荣,建筑业能够吸收国民经济各部门大量的物质产品,建筑产品的生产过程,也是物质资料的消费过程。
建筑业直接间接推动最明显的行业依次为金属产品制造业、机械设备制造业、建材及其他非金属矿物质制品业、采掘业、化学工业、运输邮电业。
三、建筑业通过吸收大量的物质产品推动相关部门的生产和发展
建筑业的生产对相关产业的影响显著,促进了建材、冶金、有色、化工、轻工、电子、森工,运输等50多个相关产业的发展。
建筑业物资消耗占全国总消耗量的比例分别占钢材的25%、木材的40%、水泥的70%、玻璃的76%、塑料的25%,运输量的28%,其容纳的就业人数占全社会劳动者人数的5%左右。
建筑业能够吸收国民经济各部门大量的物质产品,建筑生产可以推动许多相关部门的生产建筑产品的生产过程,也是物质资料的消费过程。
据统计,仅房屋工程所需要的建筑材料就有76大类、2,500多个规格、1,800多个品种,包括建筑材料、冶金。化工、森工、机械、仪表、纺织、轻工、粮等几十个物质生产部门。
四、建筑业能够吸纳大量劳动力,是关键的劳动就业部门
我国建筑业目前仍是劳动密集型部门,吸纳了大量的就业人员,成为主要的就业部门,在整个国民经济就业人数的构成中占有较大的比例。
尤其是为农村的剩余劳动力提供了一条便捷的就业途径,为缓解我国的就业压力做出了贡献。
五、建筑业可吸纳大量消费资金,使经济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
建筑业是社会闲置资金的一个理想去处,就是将其吸引到住宅消费上来,这是一个双赢的策略。
一方面为社会消费资金提供了良好的出路;另一方面也为建筑业提供了大量生产资金,从而达到引导消费、调整结构、促进生产的效果。
而且人们在居住面积达到满足之后,还会出现对居住环境即装修不断提高的需求。可见,住宅建筑市场吸纳社会消费资金的能力是相当大的。
另外,建筑业通过参与国际竞争,推动国内资金、技术、管理等与国际接轨。
2016年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新签合同额244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6万亿元),同比增长16.2%,增速比上年提高6.6个百分点。
结合商务部统计数据,2016年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1260亿美元,比去年增长了36%,在同期总额中占比达51.6%,承担起我国对外工程承包的半壁江山,增长推动作用明显。
从我国企业对外承包工程的竞争力来看,根据ENR公布的2016年度“全球最大250家国际承包商”排名,我国内地共有65家企业入选,数量与上年持平,其中27家企业排名有所提升,新进榜企业7家。
中国交建连续9年排名中国上榜企业首位,而且名次从上年的第5位上升到第3位。
综上所述,建筑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和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涵盖了经济环节即:生产、交换、流通、分配、消费各阶段;经济层级即:宏观、中观、微观经济各层级;经济领域即:工业、农业、建筑、商业、通信、文化、教育、科研等生产领域和非生产领域;
经济区域即:国内各经济区域以及国家间经济区域和国际性区域,较为全面而详实地描绘了国民经济的涵盖范围。
因此,我们审视国民经济的定义,国民经济学应归属应用(宏观)经济学,实证(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普遍原理与行政管理学及社会统计数据相结合的应用宏观实证经济学。
我国现今所讲授的国民经济学,通常是经济学科门类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下的研究生学科。
建筑业指国民经济中从事建筑安装工程的勘探、设计、施工以及原有建筑物维修活动的物质生产领域。
依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指南,作为国民经济十三大门类之一的建筑业,由以下三个主要类别构成:土木工程建筑业;线路、管道和设备安装业、勘探设计业。
建筑业的职能主要是对各类建筑材料和构件、机器设备等进行建筑安装作业,为国民经济建造生产性和非生产性固定资产。
建筑业的发展与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密切相关,相互促进、相互制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民经济
百度百科-建筑业
2024年建筑行业的五大挑战、七大趋势与四大应对措施
伴随外部环境的迅速变化,建筑行业正经历着变革与淘汰的考验。未来,挑战与变革并行,企业需积极应对。
五大挑战
1.市场转型:建筑业步入存量时代,新签订单减少,房地产市场疲软,新开工面积缩减,对行业贡献度降低。
2.资金压力:行业面临资金链断裂风险,工程企业收现比降低,中小企业生存困难。
3.人才流失:建筑工人老龄化严重,行业人才吸引力减弱,高校毕业生选择减少。
4.改革深化:市场竞争不公,区域保护与民营企业困境依然存在,行业结构有待优化。
5.结构问题:市场集中度提高,中小企业生存空间受限,行业结构空心化趋势明显。
七大趋势
1.集中度提高:大型建筑企业主导市场,中小企面临边缘化。
2.绿色建筑:双碳目标下,绿色、节能建筑成为主流,带来创新机遇。
3.工业化与现代化:装配式建筑及工业化技术加速建筑行业的现代化进程。
4.数字化转型:BIM、CIM和GIS等技术推动智慧城市建设,提升行业效率。
5.智能建造:科技升级推动智能施工,降低人力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6.人才转型:行业需求向知识密集型和专业人才倾斜。
7.综合金融:企业需强化金融能力,创新投融资模式应对市场变化。
应对措施
1.战略调整:创新驱动,关注政策和市场变化。
2.新兴布局:拓展新兴产业,优化业务结构。
3.合作创新:构建战略联盟,整合资源。
4.内部管理:强化现金流、融资和品牌建设。
5.项目管控:精细运营,提升项目效益。
6.人才发展:优化人才机制,提升人力资源质量。
7.数智化加速:引入前沿科技,提高企业竞争力。
8.风险防控: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保障企业稳健发展。
总体而言,2024年的建筑行业需适应市场变化,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推动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