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改善商业环境的重要性及其深远影响,商业环境改善的价值与意义

优化经营环境的价值所在

优化经营环境的关键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助推经济的持续进步:优秀的经营环境对企业运作极为关键,涵盖政策、市场、法制等多层面。通过优化经营环境,能够降低企业的制度性开支,提升市场公正性,激发市场活力,进而推动经济增长。例如,简化审批手续、减税降费、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等措施,能有效地优化商业环境,推动经济发展。

2. 提升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家的经营环境对吸引外资和人才至关重要。优化商业环境能提升国家的开放性和吸引力,吸引更多国际资本和人才,增强国家在全球经济中的竞争力。如新加坡和瑞士等国家,因其卓越的商业环境,吸引了大量外资和人才,成为全球经济中心。

3. 推动社会的全面发展:商业环境不仅关乎经济发展,还与社会公正、法制建设等密切相关。优化商业环境有助于提升社会公正性和正义感,推动法制进程,促进社会全面发展。例如,打击腐败、保护劳动者权益、加强环境保护等措施,不仅能优化商业环境,也能推动社会进步。

为实现优化经营环境的目标,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政府应加强对商业环境的监管和改革,提升政策透明度和公正性。企业应加强自身管理和创新,提高市场竞争力。社会各方应加强监督和参与,推动商业环境的持续改善。

经营环境的具体含义

经营环境是指市场主体在进入、生产和退出等环节中涉及的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制环境、人文环境等相关外部因素和条件的总和。

经营环境包括影响企业活动的社会要素、经济要素、政治要素和法律要素等方面,是一项涉及经济社会改革和对外开放众多领域的系统工程。一个地区经营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招商引资的多少,同时也直接影响着区域内的经营企业,最终对经济发展状况、财税收入、社会就业情况等产生重要影响。总的来说,包括影响企业活动的法律要素、政治要素、经济要素和社会要素等。良好的经营环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提高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方面。

经营环境法治化的内涵,是指一套有效、公正、透明的具体法律、法规和监管程序;经营环境国际化的内涵,是指建立符合国际惯例和世贸规则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和体系。在中小企业经营环境构建上,要考虑市场环境、政策政务环境、社会化服务环境、融资环境和法制环境,推动实现投资自由化、对外贸易和投资更加便利化。投资自由化是经济全球化的更高阶段,这要求有三个转变:一是监管理念的转变,即从货物管理转变为企业管理;二是贸易体制的转变,即从现有的贸易壁垒、配额限制转变为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三是向开放型和创新性政策转变,如放宽外汇政策和税收政策都将更加开放并具有国际竞争力。

2020年1月1日《优化经营环境条例》实施

2019年10月23日新华社北京电,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签署国务院令,公布《优化经营环境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20年1月1日起实施。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优化经营环境工作。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顺应社会期盼,持续推进“放管服”等改革,我国经营环境明显改善。为了持续优化经营环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有必要制定专门行政法规,从制度层面为优化经营环境提供更为有力的保障和支撑。

《条例》认真总结近年来我国优化经营环境的经验和做法,将实践证明行之有效、人民群众满意、市场主体支持的改革举措用法规制度固化下来,重点针对我国经营环境的突出短板和市场主体反映强烈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对标国际先进水平,从完善体制机制的层面作出相应规定。

优化经营环境的重要性

当前,我国优化经营环境改革的形势十分紧迫,因为它不仅是国际竞争的现实需要,更是我国企业发展的呼声。未来,只有通过进一步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深化政府自身改革、在“放管服”改革等措施上下功夫,才能够真正引导市场预期,让企业家放心安心。

优化经营环境究竟有多重要?我认为,优化经营环境不但是一个国家或者一座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同时更是主动找差距、补短板、精心维护以及长期付出的结果。世界银行发布的一项报告表明,良好的经营环境会使投资率增长0.3%,GDP增长率增加0.36%。因此,世界各国均把优化经营环境作为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的制胜法宝。

优化经营环境的关键点在哪里?我认为,关键点是要切实解决企业办事过程中的痛点难点,其中项目审批就是难啃但必须要啃下来的一块“硬骨头”。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在审批环节力争做减法,能减则减,能不审就不审,以求真正做到审批最少,流程最短,真正替企业设身处地着想。这也是优化经营环境的关键所在,并且非常具有现实性和紧迫性。市场经济的本质是竞争,核心则是公平竞争。只有进一步深化行政服务市场化改革,营造出真正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才能够激发市场活力。

当前,我国优化经营环境活动还在持续深入,也取得了显著成效。我国过往实施的改革数量居东亚、太平洋地区之首。世界银行发布的《全球经营环境报告2020》显示,我国经营环境全球排名从2018年的第46名上升15位,位列全球第31名,连续两年入列全球优化经营环境改善幅度最大的十大经济体。

目前,我国改善商业环境的行动持续深化,并取得了明显的进展。我国历次推行的改革举措在东亚、太平洋区域位居前列。世界银行发布的《全球商业环境报告2020》指出,我国商业环境在全球的排名由2018年的第46位上升至第31位,提升了15位,连续两年被列入全球商业环境改善幅度最大的十大经济体。

目前,我国改善商业环境的改革形势十分紧迫,这不仅是因为国际竞争的现实需求,更是我国企业发展的强烈愿望。未来,只有通过进一步减少制度性交易成本、深化政府体制改革、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等方面下功夫,才能有效引导市场预期,让企业家安心。唯有如此,我国企业的创新潜力才能持续激发,推动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多次强调商业环境的重要性,并专门用一段文字提出了改善商业环境的具体措施。例如,全面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规定、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等。然而,由于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尚不完善等原因,当前改善商业环境仍面临诸多障碍。因此,对于一些地区来说,改善商业环境应科学完善相关制度体系,同时,还必须树立“争先意识”、危机意识,认识到每个人都是商业环境的一部分,从而逐步缩小差距,实现改善商业环境的目标。

目前,商业环境改革的紧迫性显而易见。它不仅是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的现实需求,也是国内企业发展的强烈愿望。未来,只有进一步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深化政府体制改革,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等方面下功夫等等,才能真正引导市场预期,让企业家安心、放心。

以上所转载内容均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20@163.com,本人将予以删除。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