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高中高二技术课程教学策略的教案优化方案
高中高二通用技术教案
第一课时《系统与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系统的基本特性在《系统与设计》这一章节中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学生在学习第一、二部分后,已对系统的概念有所了解并形成了初步认识。掌握系统的基本特性不仅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系统,同时也为后续的系统分析与设计教学起到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
本节课的核心是系统的整体性与关联性。学生在理解了这两个关键特性后,对系统的目的性、动态性、适应性等其他特性也更容易掌握。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系统的概念和类型后,通常都渴望继续了解系统的特性。可以通过阅读、讨论等方法让学生理解课本的理论知识,但对于学生来说,运用理论进行实际的系统分析较为困难。因此,如何理解系统的基本特性并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的分析,成为了本节课的难点。
三、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理解系统的整体性与关联性。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及课堂讨论,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相关问题。
态度与情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他们感受到运用知识的乐趣。
四、重、难点
重点:系统的基本特性,强化学生的系统意识。
难点:运用系统的整体性与关联性分析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五、教学策略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提升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对系统进行实际分析的能力。因此,应以系统的基本特性为主线逐步展开教学过程,以案例为载体实现教学目标,达到教学目的。
通用技术这门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区别在于:教学资源大量来源于学生身边的事物。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这些教学资源,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身边的事例理解所学知识,在感受知识亲近感的同时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有条件时可安排学生以讨论(或辩论)的方式学习本部分知识,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的互动中来。
六、教学过程
时间安排:1课时
1、复习旧知
教师提问并由学生回答:系统、子系统和元素的含义,并通过实例进行系统类型的划分。
2、新课教学
教师提问:系统的子系统或要素之间的相互关联和制约关系,是通过什么体现出来的?
安排学生阅读课文后,提问学生回答系统的基本特性最重要的是哪两个?
学生在阅读后,得出系统最重要的基本特性是:整体性与关联性。
组织学生讨论并分析系统的基本特性,并举出身边的事例加以说明。
1、整体性:系统是一个整体,并非要素的简单相加。例如:魔方是一个整体,单个的小彩块就不具备变换组合的功能;汽车上的零配件共同组成了汽车,使其具有了交通工具的作用,其中任何一个子系统出了问题都会影响汽车的正常使用功能,甚至会发生交通事故。
讨论:系统的整体功能大于组成系统的各部分功能之和。例:1+1>2的现象;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辩论:一个系统中,每个要素性能都好,则整体性能是否一定好?
案例分析:
①某足球队的成员都是各国球星,但他们都不听教练的而各自去充分展示自己的专长,甚至相互抢球。最终这个球队却打不赢一支配合良好的普通球队。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②有一位教师是班主任,为了提高自己所教学科的成绩就充分利用同学们自习、晚辅导等时间给学生补课和测验。请问,他的这种做法会给班里的同学带来什么影响?为什么?
2、关联性:组成系统的要素是相互关联的,并非独立的。
案例分析:
①某同学不喜欢学习语文,上语文课时就看其他学科的书或睡觉。他认为不学这门学科对其他课没有任何影响,请谈谈他的想法和做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②搬家时的家具进出和摆放需要事先设计和考虑吗?为什么?
【讨论要点】重点讨论整体性与关联性。
3、巩固练习
用系统的整体性与关联性解释“木桶理论”。
第四步:剖析各事项(步骤)之间的先后关系,科学地调整流程的时间顺序和环节。
第五步:挑选一个恰当的表达方法绘制流程图,对于有明确时间要求的时序,需标明时间。
注意:流程设计的基础要素是环节和时间2015地质版高二通用技术会考知识点总结二学习总结。
4、流程的表述(B级理解 P42)
文字表述、表格表述、图示表述
流程图中最常用的形式是框图,因为这种形式既简明又清晰
WiseMedia
5、学习绘制流程设计的框图(B级理解 P42)
绘制流程设计框图的一般步骤:
(1)根据对事物的内在属性和规律的剖析,以及相关的考虑,将流程过程,按每个阶段的功能、作用的不同,划分为若干过程——环节,并用方框表示环节。
(2)按照每个环节应该经历的时间顺序,将各环节依次排列,并用箭头线连接起来。
(3)对某环节,按需可在方框中或方框外,作简要注释,也可不进行注释。
三、流程的改进
1、流程的改进及目标(B级理解 P54)
(1)流程的改进
在设计和实施流程的过程中,经常要进行持续的修改和完善,这种对流程修改的过程,称为流程的改进。
(2)流程改进的目标
既然是改进,就是要做得更优,也就是要进一步增进工作效率、进一步降低成本、降低劳动强度、节约能耗、减少环境污染、确保安全。
2、流程改进的内容(B级理解 P54)
一般流程改进的主要内容有:工期改进、工艺改进、成本改进、技术改进、质量改进等。对一个流程的改进,可以是全面的综合改进,也可以是对某一指标进行改进。经常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某一指标得到了改进,而使其他的指标有所下降。比如,技术改进,可能使成本增加。成本改进了,也可能使质量有所下降。因此,在进行流程改进时,要综合考虑,以实现整体改进的效果。
3、流程改进的条件。(B级理解 P57)
要进行流程的改进,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这些条件包括:
(1)内部条件:对流程内机理的深入了解。比如对洗涤原理的了解,就会在流程中安排两次漂洗;
(2)外部条件:设备和工艺水平的提高或完善。比如,只有在具备锻压设备时,才可能将法兰盘的加工改为少量切削加工;
(3)人员技术水平的提高。
第三课时《结构与设计》
一、常见结构的了解
1、结构的含义(A级了解 P2)
(1)含义: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特定的有序搭配和排列。
(2)本质(功能):承受力和抵抗变形。
2、实体结构(A级了解 P8)
一般是实心的,特点是外力分布在整个体积中,能够承受较大的力。
比如长城、三峡大坝、锤子、厨房中的菜板子等等。
3、框架结构(A级了解 P9)
框架结构形态比较简单,主要由细长的构件组成,特点是支撑空间而不充满空间,主要承受水平或垂直方向的力。
比如窗户、自行车、艾菲尔铁塔、桌子、书橱等等。
4、壳体结构(A级了解 P9)
壳体结构是指层状的结构,能够巧妙地将外力分散到整个表面。
比如鸡蛋、核桃、瓜子、头盔、锅碗瓢盆都是壳体结构的。
二、稳固结构的探讨
1、结构稳定性是指结构在负载的作用下维持其原有平衡状态的能力。(B级理解 P12)
2、影响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有重心位置的高低、结构与地面接触所形成的支撑面的大小和结构的形状等。(B级
3、结构的强度指结构具有的抵抗外力破坏的能力(B级理解 P17)
4、影响结构强度的主要因素:结构的形状、使用的材料、构件之间的连接等因素有密切的关系。(B级理解 P17)
5、连接方式:绞连接(轮子、轴承、风扇、人体四肢与躯干等等)、刚连接(建筑物的各个部分之间等等)。(B级理解 P19)
三、简单结构的设计
1、结构设计应以一种或几种功能的实现为基本目标,应满足设计规范,满足使用者的基本需要2015地质版高二通用技术会考知识点总结二2015地质版高二通用技术会考知识点总结二。
2、学习结构设计应考虑的主要因素(B级理解 P24)
四、赏析结构设计作品,可从技术与文化两个角度进行。
(1)技术的角度主要有:结构功能、稳固耐用、造型设计的创意和表现力、材料使用的合理性,工艺制造的精湛程度等。(A级了解 P30)
(2)文化的角度主要有:文化寓意与传达,公众认可的美学原则,反映的时代、民族、习俗方面的特征、结构的个性特征等。(A级了解 P30)
流程改进的目的和意义通用技术答案流程改进的目的和意义
关于流程改进的目的和意义通用技术答案,流程改进的目的和意义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今天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提高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降低劳动强度。
2、流程改进是一项策略,通过不断发展、完善、优化业务流程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
3、流程改进,最重要的是在组织高管层面有完善的改进计划与实施步骤以及对预期可能出现的障碍与阻力有清醒认识。
4、流程改进要围绕改进对象要达到的目标进行;在现有的基础上,提出改进后的实施方案,进行改进,直至满意后开始试行,正式实施。
5、扩展资料改进方法:首先是现状调研。
6、深入了解企业的盈利模式和管理体系、企业战略目标、国内外先进企业的成功经验、企业现存问题以及信息技术应用现状。
7、两者间的差距就是业务流程改进的对象,这也就是企业现实的管理再造需求。
7、两者之间的距离便是业务流程优化的焦点,这正是企业实际的管理变革需求。
8、上述内容构成了调研报告。
9、2、管理评估。
10、业务流程优化团队与公司各层员工就调研报告内容进行商讨并修正,对管理变革需求进行深入分析与探讨,并针对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11、上述内容形成了评估报告。
12、3、流程改进。
13、业务流程优化团队与公司共同对评估报告内容进行商讨并修正,对各项解决方案进行细化。
14、将业务流程优化思路具体化,形成改进后的业务流程图。
15、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流程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