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SEO优化技巧:袁亚湘的籍贯探秘

袁亚湘的出生地是何方

袁亚湘

袁亚湘,1960年诞生于湖南省郴州市资兴市,系数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巴西科学院通讯院士,美国工业与应用数学会会员、美国数学学会首届会员。现任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数学会理事长、国际工业与应用数学联合会主席、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协副主席。

袁亚湘于1982年本科毕业于湘潭大学数学系,1986年博士毕业于剑桥大学并在剑桥大学菲茨威廉姆学院从事专职研究;1988年归国,加入中国科学院计算中心工作;1995年担任中国科学院计算数学所所长,同年荣获首届冯康科学计算奖;1999年担任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副院长;201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12年当选美国数学学会首届会员;2014年荣获发展中国家科学院奖,同年当选巴西科学院通讯院士,成为我国大陆数学领域的首位当选者;2015年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数学会理事长;2016年当选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2017年当选为国际工业与应用数学联合会主席(亚洲首人),同年获美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杰出贡献奖(首位华人);2018年当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常务委员。

袁亚湘长期致力于计算数学、应用数学、运筹学等领域的科研工作,他在非线性规划领域的科研成果被国际上命名为“袁氏定理”。

中文名:袁亚湘

外文名:Ya-xiangYuan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湖南省郴州市资兴市

出生日期:1960年1月

职业:数学家、研究员

毕业院校:湘潭大学、剑桥大学

信仰:共产主义

主要成就:中国科学院院士

巴西科学院通讯院士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当选国际工业与应用数学联合会主席

获冯康科学计算奖、陈省身数学奖、苏步青应用数学奖等

代表作品:“袁氏定理”

性别:男

政治面貌:中国共产党党员

人物经历

1978年3月,袁亚湘考入湘潭大学数学系。1982年2月,本科毕业获得学士学位,3月进入中国科学院计算中心就读研究生,师从冯康教授,同年11月前往英国剑桥大学应用数学与理论物理系攻读博士,师从M.J.D.Powell教授。

1985年10月,开始在英国剑桥大学菲茨威廉姆(Fitzwilliam)学院从事专职研究(至1988年9月)。1986年5月,毕业获得博士学位。

1988年8月,回到中国,进入中国科学院计算中心工作(-1995年3月),10月起被聘为研究员,是当时中国科学院最年轻正研究员。

1990年9月,前往美国科罗拉多大学波尔得分校计算机系访问(-1991年2月)。

1991年,担任科学与工程计算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3月前往美国西北大学电子工程与计算机系访问(-1991年8月)。

1993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选为计算数学专业博士生导师。

1995年,任中国科学院计算数学所所长(-2006年)。同年获得首届冯康科学计算奖。

1996年9月,任科学与工程计算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至2005年10月)。

1997年11月,任中国科学院计算数学与科学工程计算研究所所长(至2006年12月)。

1999年1月,任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副院长(-2007年2月)。

2004年,任中国运筹学会理事长。

2007年10月,前往英国剑桥大学应用数学与理论物理系访问。

2011年3月,袁亚湘当选为美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会员。12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同年获得陈省身数学奖。

2012年11月,当选美国数学学会首届会员。

2013年2月,当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委员(-2008年9月)。

2014年10月,在阿曼首都马斯喀特的发展中国家科学院第25届院士大会中获发展中国家科学院奖(原第三世界科学院奖),是数学奖的唯一获奖者。12月,当选巴西科学院通讯院士,成为中国大陆数学领域的首位巴西科学院通讯院士。

2015年11月,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数学会理事长。

2016年6月,当选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同年获得苏步青应用数学奖。10月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2017年5月,当选为国际工业与应用数学联合会主席,这是中国科学家首次在国际应用数学组织中担任重要职位,亦是亚洲人首次出任这一岗位。同年,当选党的十九大代表。7月,获美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杰出贡献奖,成为该奖项设立以来30多年首位获此殊荣的华人。

2018年1月,当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3月,当选全国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袁亚湘在信赖域法算法设计和收敛性分析方面所做的工作是具有创新性的,特别是对于非光滑优化信赖域方法的研究得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收敛性定理,给出了超线性收敛的充分必要条件。他因此在1984年获英国剑桥大学数学学业部研究生论文竞赛唯一的一等奖,以及1985年在英国伦敦获首届青年国际数值分析奖二等奖。他给出了双球信赖域子问题的最优性条件,证明了截断共轭梯度法的“1/2猜想”。

袁亚湘在拟牛顿方法的理论研究方面,他和美国科学家合作证明了一类拟牛顿方法的全局收敛性,这是非线性规划算法理论在80年代最重要的成果之一。他和学生戴_虹合作提出的“戴--袁方法”被认为是非线性共轭梯度法四个主要方法之一。他还首创性地提出了用信赖域方法和传统的线搜索方法的结合来构造新的计算方法,开创了利用非二次模型信息构造二次模型子问题的方法,提出了非拟牛顿方法。

袁亚湘在拟牛顿方法的学术探讨领域,与美国专家携手验证了一类拟牛顿方法的整体收敛性,这成为了80年代非线性规划算法理论领域的一项关键成就。他与研究生戴_虹共同提出的“戴--袁策略”被认定为非线性共轭梯度法的四大关键途径之一。此外,他开创性地将信赖域技术与传统线搜索技术融合,构建了新的计算模型,开启了运用非二次模型信息来构建二次模型子问题的途径,并提出了非拟牛顿方法。

项目主持

科研成果荣誉

人才培养

1984年,袁亚湘于英国剑桥大学指导毕业班《数值分析》和《近似方法》(至1988年)。1989年起,袁亚湘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多次主讲《数值线性代数》和《最优化方法》。1990年9月,在美国科罗拉多大学波尔得分校为研究生主讲《约束优化数值方法》(至1991年2月)。1998年秋季学期,在北京大学数学学院主讲《最优化计算技术》。2001年春季学期,在清华大学数学系主讲《最优化方法》。

1998年,袁亚湘荣获中国科学院优秀研究生导师称号。1999年,获得“华为”优秀研究生导师奖项。2006年10月,被评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优秀教师。2008年5月,荣获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突出贡献教师”荣誉称号。

荣誉褒奖

社会职务

人物评价

袁亚湘致力于运筹学研究,取得了系统性成果,在信赖域法、拟牛顿法、非线性共轭梯度法等技术领域做出了显著贡献,其在信赖域法算法设计及收敛性分析方面的工作具有创新性,在拟牛顿方法的理论研究方面,他与美国科学家合作证实了一类拟牛顿方法的整体收敛性,这是80年代非线性规划算法理论领域的一项重要成就。他与学生戴_虹共同提出的“戴--袁策略”被认为是非线性共轭梯度法的四大关键途径之一。此外,他首创性地将信赖域技术与传统线搜索技术融合,构建了新的计算模型,开启了运用非二次模型信息来构建二次模型子问题的途径,并提出了非拟牛顿方法。(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评价)

袁亚湘在国内外,尤其是在应用数学特别是优化领域的发展中,提供了卓越的服务并取得了卓越的成就。(美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杰出贡献奖评价)

国际同行认为袁亚湘在信赖域方法领域取得的成果具有基础性,他的贡献对最优化领域至关重要。(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以上所转载内容均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20@163.com,本人将予以删除。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