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过来人含义:外贸业务员的真实挑战与经验分享

外贸业务员的职业如何?从业者的“心得体会”

外贸业务员的职业是否容易?在众多外贸论坛中,常有人提出这样的疑问。实际上,关于外贸业务员的职业是否容易,不同从业者的看法并不一致。比如,在有过外贸工作经验的从业者中,相当一部分人觉得外贸业务员的工作相当不易,不仅劳累,而且如果没有业绩,收入也会偏低。众所周知,外贸业务员的底薪通常较低,主要收入来源于提成,而没有业绩的提成自然无从谈起;然而,也有人认为,只要用心学习、愿意承受辛苦,外语能力出色,能力较强,做好外贸并非难事。那么,什么样的能力算是较强呢?如何才能做好外贸呢?让我们跟随世界工厂网编辑一同探讨有过外贸经验的从业者总结的心得吧。有经验的人士认为,要想做好外贸,首先,需要了解什么是外贸。外贸的周期较长,其中寻找客户最为困难。有人甚至尝试了一年才成功接到一个订单。外贸是一个传统的行业。目前来说,寻找客户的传统有效方法主要有两种:参加展会和利用B2B平台。对于你们这样的新公司,可能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B2B网站或参展。因此,你们可能需要自己注册免费的B2B网站,并将产品信息发布上去。但效果可能并不理想。如果条件允许,请你们老板参加展会,你们自己也能积累一些经验。如果有熟人介绍订单,那自然是极好的。阿里巴巴付费后可能询盘会增多,但效果如何,见仁见智。B2B网站众多,效果也各不相同。你发送询盘后三天内没有回复,可以打电话询问客户是否收到询盘,他们想要什么,是何种类型的企业,如何配合他们,是否真的有购买意愿。其次,要认清自身的优势所在。作为外贸公司,可以尝试通过询问价格来了解市场,向工厂询问订单、索取样品(如果可能的话)、了解工艺等。向多家工厂询问,逐渐就会熟悉产品。询问工厂报价,查看产品参数,顺便看看别人是如何报价的。同时,也要了解一些参数:产品规格、毛重、净重、产品性质、产品材质、包装尺寸、包装方式、包装费用、最小起订量、是否能提供样品、20尺柜子能装多少产品、40尺柜子能装多少等。了解哪些付款方式可以接受,风险在哪里,如FOB价格如何报价,是否包含拖车、报关、THC费用、ORC费用等。外贸公司应尽量多结交一些工厂,好的工厂对外贸公司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资源。即使有订单在手,也需要有相应的工厂来生产。找到好的工厂后,麻烦会少很多。例如,延期交货、质量不合格、工人罢工、材料不齐、不肯打样板、态度恶劣等问题。因此,最好找一些做出口的工厂,他们知道如何配合你,也能快速提供所需资料。以免在报价、报关、报检等环节找不到资料而头疼。以下是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你可以使用EXCEL表格,但我建议将其转换为PDF文件(因为文件容量较小,更容易打开),千万不要附上大容量文件或EXE文件,以免客户误认为是病毒而直接删除。报价时,要在主要参数和图片中包含公司名称、联系方式、抬头等信息。然后写下序号、产品型号、图片、产品规格、价格、包装尺寸、包装后的毛重、净重等。真正想要做外贸的人,不要害怕枯燥、辛苦和劳累,每个人都要经历这些,要给自己信心和鼓励。要多总结问题原因,善于思考。要多学习业务知识,了解和掌握外贸。外贸非常注重细节,真的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慢慢你就会懂了。每个人的思路都是不同的。因此,最好找到自己的路,自己的货源、工厂和客户。拓展知识:外贸业务员日常工作内容作为外贸人员,每天必做:1. 收发邮件及客户询盘:每天及时回复客户的询盘,确保收到的反馈得到及时回复,并保证回复的及时性。2. 做好客户信息管理:建立一个excel表格,或将所有收到的询盘中的客户信息及时转化为客户,并做好客户分类工作,将询盘内容、质量较高的客户作为A类客户重点跟踪。3. 主动寻找买家:主动到Alibaba英文站的主页上搜索“buying leads”找到相应的买家,并向他们发送询盘或贸易通邀请。也可在后台管理的买家采购中输入关键词寻找买家发出的采购信息,并向他们发送询盘。4. 供应信息:每天下午四点准时更新公司“Selling leads”。每个业务员手中都分配到相对数量的产品,需及时将其转化为供应信息,以便客户能更快找到我们。5. 定期更换产品图片。发布新产品信息或更换产品图片,让买家及时了解公司最新信息,吸引新客户。其实,大多过来人对此所持的观点都是:外贸业务员不好做,想要做好是很苦很累的。但他们同时也都认为,只要你有能力,又肯吃苦,外贸业务员的前途还是很光明的。相关阅读:1. 外贸业务员主要工作都有哪些(多行业实例)2. 各地外贸业务员工资情况全览(2011)本文由smile首发于世界工厂网学堂频道,欢迎转载,转载时请注明出处!

以从业者的经验分享,想要转行就赶快行动

很久没有更新了,除了刚换工作比较忙以外,也是因为状态不佳。深知如果自己状态不佳,就写不出好的文章。不想将这种状态传递给读者,因此暂时没有更新。

久未更新,除了新工作繁忙之外,亦是自身状态欠佳。深知若心绪不佳,难以产出佳文。不愿将此心境传递给读者,故暂缓更新。

究其根本,仍是惰性作祟。十一月的总结拖至至今未成文。屡次自励,急切欲动笔,终是败给了惰性顽疾。

夜与同事聚餐,我这位乐于指导后辈的,便近期转行经历一番长谈。鉴于对方尚是毕业两年的新人,心想或许能提供一些建议,助其少走弯路。

于是,便以自身经历告诫他,若欲跳槽或转行,一旦萌生此意,切勿拖延,应立即行动。

然而,此行动非指立即辞职另觅工作,那无异于慢性自杀。而是在有此想法后,迅速做好充分准备。

审视自身所需掌握的知识,所转行的岗位所需技能,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学习新岗位所需的技能,以实现华丽蜕变。

毕竟刚走出校门,总会对金钱与经历的价值产生疑问。我仍旧坚持,经历更为重要,自身亦是如此经历而来,只是起初误入歧途。

我不否认金钱的重要性,家庭条件不佳,也希望能尽快为家庭分担经济压力。但最终还是选择了丰富经历,而非追求高薪工作。

曾一度求职无门,家人催促去工厂上班。在那个尚不明朗自己想做什么的年纪,便随意妥协。深知毕业后需自食其力,不能再依赖家庭。

然而,在勉强适应时,也想着解决生存问题后,寻求发展。攒够钱后,便转行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趁这段时间,也深思自己究竟想从事何种职业。

故而,在工作了两年后,我意识到自己需尽快摆脱现状。

遗憾的是,在一个熟悉的环境中久了,渐渐变得懒惰。也曾想过跳槽,但总感觉未准备好,缺乏勇气迈出第一步。

工作期间,也曾想过为跳槽做准备,却总觉得时间充裕。缺乏紧迫感,总安慰自己,现状尚可,跳槽未必更好,再等等吧。

这种状态持续已久,也为自己的懦弱感到羞愧。咨询过众多生涯规划师,最终认定自己过于追求安全感,外界安全感未达预期时,便如温水煮青蛙,缺乏动力跳出舒适区。

一旦感受到足够痛苦,便会勇敢跳出。归根结底,仍是过于追求安全感,如同乌龟,外界稍有不确定,便缩回壳中,不敢出来。

这也是我至今仍感后悔之处,故愿分享出来,不愿让更多人重蹈覆辙。

然而,每个人的情况各异。

毕竟像我这样能在一家公司待近5年的人,实属罕见。那么,在萌生跳槽念头后,该如何行动,才能顺利跳槽,不至于落得凄凉下场呢?

首先,金钱固然重要。决定跳槽时,需准备6个月以上的生活费,确保在求职过程中,不会因经济压力而屈服现实,选择回归原行业。当然,若自信满满,可适当减少金额,视个人情况而定。

这笔钱可在有收入时开始储蓄,用豆瓣达人三公子的话说,这是一笔“炒老板鱿鱼”基金。有了这笔钱,你才能更有信心实施计划。

其次,对欲跳槽的岗位进行调研。可时常更新简历,浏览感兴趣的岗位。

可查看招聘网站上,招聘公司对岗位的要求,自身是否已具备一些条件,或目前有哪些技能可迁移,若不具备,则从现在开始学习。

可浏览达人网站,了解感兴趣岗位的工作内容,是否会产生排斥感。在知乎、在行平台上也可查询相关信息,因此问题不大。最重要的是付诸行动,切勿拖延。

最后,拓展人脉。如前所述的学习,可适当参加一些训练营,结识行业内人士。或许会遇到提供工作机会的人。即使没有,结识几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在你转行时,或许能助你一臂之力。

这听起来似乎有些功利,当然,对待他人要真诚。像我转行时,陷入低谷,不断自我怀疑,找这些朋友聊天,可以缓解紧张情绪。对方也会因能与你聊天而感到高兴。

其实,最好的办法还是直接实践。前提是遇到愿意带你的人,跟随他慢慢学习,这比你独自摸索要快得多。遇到如此良机时,不要因工资问题放弃,而是以学习为主,赚钱为辅,虚心对待。

若没有如此好运,就只能根据以上三点去实践。记得给自己设定期限,切勿拖延。设立奖惩机制,跳槽成功后,奖励自己一件心仪已久的物品,激励自己不断向目标前进。

总之,意识到自己想要跳槽时,尽早行动。尤其是刚毕业不久的人,更是如此。因为你还年轻,不懂的话,人家觉得情有可原,会乐意教你。

若你已经工作几年,却仍一无所长,一切从头开始,别人可能就没有那么好的心情教你了。而你内心也会有落差,压力更大。

言归正传,回到前面的主题,第一份工作,金钱与经历哪个更重要。用吴军老师在《见识》中提到的话来说,

几乎没有人是靠第一份工作的工资发财。

所以,第一份工作应该是能帮助你在10年后挣到同龄人或者同班同学3-5倍的收入,必须能够让你快速成长,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全行业,需要主动通过第一份工作尽可能地成长。

因此,首份工作理应助你在十年后实现同龄人或同窗3至5倍的薪资,务必促使你迅速进步,塑造优秀的职场素养,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整个行业,需主动借助首份工作尽可能实现自我提升。

不妨回顾一下,自身诸多想法均源自首份工作,那时养成的诸多良好习惯至今仍存。

反之,若在首份工作中看似收入较高,却一无所获,甚至养成了不良的职业习惯,这对你的整个职业生涯将是致命的。

此后可能需耗费更多时间来纠正这些弊端,而可能正因为这些弊端和毫无收获的经历,导致你停滞不前,进而错失一些更佳的工作机遇。

言及于此,关键在于付诸实践,否则,即便懂得再多道理也无济于事。

当然,并非鼓动你在感到不快时便想通过跳槽来解决问题,而是认为在原公司无法学到东西时,就可以考虑换一个环境实现自我成长了。

以上所转载内容均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20@163.com,本人将予以删除。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