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近期诈骗事件:一男子巧妙利用赌博网站漏洞,月入十万,涉嫌非法获利?

男子揭露赌博网站漏洞,每月非法获利十数万,这是否算作“黑吃黑”?

这位男子的所作所为是不妥的,他明知该网站系非法运营,却故意进行“薅羊毛”,其行为同样构成违法。他不仅煽动他人从事非法活动,还涉嫌盗窃与欺诈。

男子发现网站漏洞。

这位男子是计算机专业出身,因此掌握了一定的计算机知识。他发现一家网站盈利丰厚,便设法破解了该网站的漏洞。他所学的知识并未浪费,反而全部用在了破解漏洞上。破解成功后,他开始每月非法获利十数万。不仅如此,他还拉拢他人一同“薅羊毛”,雇佣大量员工,开设分公司,生意越做越大。然而,他的罪行最终败露,被公安机关抓获。

他明知该网站非法,却依旧参与其中。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这位男子明明知道该网站非法经营,却不仅不举报,反而参与其中,组织他人从事不法活动,其行为极其恶劣。他的所作所为如同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聪明反被聪明误。他的行为涉嫌违法,公安机关已将其带走接受调查。尽管该网站也是非法经营,但他的行为同样违法,涉嫌诈骗、盗窃,非法所得将被没收,他和他的员工都将受到法律的严厉惩罚,该网站的员工也将受到法律的严肃处理。

我们从这件事中应吸取教训,世间道路千千万,唯有违法犯罪的道路不能走。这位男子原本是计算机专业毕业,本有自己的人生目标,但由于创业失败,才盯上了这个网站,认为有利可图。多行不义必自毙,明明知道对方犯罪,却还要做同样的事情,最终受害的只会是自己。千万不能做违法的事情。

你听说过最令人无语的网络诈骗案件吗?

不仅听过,我还亲身经历过。下面让我给大家讲讲我所听闻的故事。

茅台酒事件

先讲一件我亲身经历的事情。记得前几年,我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的声音有点模糊,大致内容是:他自称是卖茅台酒的,保证都是真的。我一听就知道是骗子,但还是很烦人,面对这么敬业的骗子,我居然配合他。

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我们终于以每瓶200元的价格“谈妥”。我向对面的骗子经理说:“给我来10000瓶。”我们聊了大约10分钟,后来对方听出我在戏弄他,便骂了一句“我给你奶奶个腿”。我还想再骂他几句,他却挂断了电话。不开心!

贪婪的韩国诈骗犯

这件事发生在前几年,我至今还记得。事情的起因是韩国釜山市某银行的ATM机有一个男性觉得操作麻烦,便连续取款。

过了一会儿,银行接到电话,有人称自己刚刚被电话诈骗骗了1050万韩币。银行职员马上意识到可能是刚刚大额取款的男性有些可疑,于是根据取款单上留下的电话号码回拨给了该男性。没想到,该男性真的接了电话。

银行职员对接电话的男性说:“先生,我们刚才给您取钱的时候,不小心少给了您3万韩元。麻烦您回来取走您的钱。”挂断电话后,银行职员马上打电话报警,说明了情况。警方立刻赶到银行埋伏等待取款人的出现。

进入接待室后,该男子被埋伏在里面的警察抓获。一个电话诈骗犯就此落网。可见韩国目前涉嫌电话诈骗的犯罪有多猖獗。

我是“吴彦祖”被拍打飞求汇款

都说骗子骗术提高了,其实笨拙的也不少。这个大家肯定听过,有一个人自称是吴彦祖或谢霆锋,说自己在深山拍戏被打飞与剧组失去了联系,向其索要钱财,并称还能给予其演戏的机会。

其实很多诈骗手段非常低劣,但却能骗倒很多人,骗来巨额钱财。归根结底,无非是利用了人们贪图便宜的心理。那么,我们生活中都有哪些诈骗手段需要大家警惕呢?下面给大家总结一下。

  1. 冒充公检法诈骗。诈骗分子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拨打受害人电话,以受害人身份信息被盗用、涉嫌洗钱犯罪为由,要求将其资金转入所谓的“安全账户”配合调查。

公检法办案会通知当事人到执法场所,出示证件、办理手续。凡是不见面、不履行相关手续就要求转账、汇款的,请一律拒绝。

  1. 二维码诈骗。诈骗分子以打折、团购为诱饵,要求受害人扫描二维码加入会员,实则附带木马病毒。一旦扫描安装,木马就会盗取银行卡号、密码等个人信息,然后实施盗划资金。

这种情况不要随便扫描二维码,扫二维码后先辨别网址真假。如果不能辨别,请不要安装,以防被骗。

  1. 点赞诈骗。诈骗分子冒充商家发布“点赞有奖”信息,要求参与者将姓名、电话等个人资料发至微信等平台,套取个人信息后,拨打电话声称已中奖,随后以交纳“手续费”“保证金”等形式实施诈骗。

遇到此类事情,不轻信、不转账、不汇款。

  1. 手机短信诈骗。就是咱们生活中经常收到的各种短信,什么“恭喜您中了什么平台券”之后会给你一系列链接。这种不可靠链接千万不要点,有可能是木马病毒。

  2. 虚构“中奖”信息诈骗

犯罪分子通过电子邮件、短信、QQ、MSN等方式发送虚假“中奖”信息,以交风险抵押金、税款、代办费等诸多名义,让受害人向其提供的账户上汇款。受害人接到电话后,往往贪图便宜而上当受骗。

接到此类电话或短信时,要保持头脑冷静,天上不会掉“馅饼”,可以通过正规的媒体核实有无此类信息,切不可没见到奖金、奖品,就将自己的钱汇了出去。

接到此类电话或短信时,需保持理智,天上不会掉“甜头”,应通过官方渠道查证信息的真实性,切勿一见到奖金、奖品便急忙汇款。

  1. 以获取社保津贴为名进行欺诈

    此类诈骗手法是诱使参保人拨打假冒的社保局和财政局电话,然后由假冒工作人员的不法分子,通过电话指导被骗者到ATM机操作,趁机转账,实现诈骗目的。

因此,当我们接到陌生电话或短信时,应提高警觉,不要轻易泄露个人和家庭信息,多和家人商议,并与当地社保部门联系,核实信息的真伪,降低受骗风险。

那么,在生活中若真的遭遇诈骗,我们应如何应对?以下是我的一些建议。

1、保持镇定、明确损失

遭遇诈骗时,我们应尽量保持冷静,切勿慌乱。首先,我们要明确自己的损失,如金钱、物品等,最好列出损失清单,以便报案使用。

2、迅速报警、防止再次受骗

3、收集证据、妥善保管

诈骗者通常通过媒体与受害者联系,如QQ、手机短信、电子邮件和网络游戏等。受害者应保存所有证据,包括交易记录,最好有银行交易记录,以及网络聊天记录和对方的联系方式。

4、如实陈述案件情况

有些受害者因网络诈骗而感到懊悔和羞耻,很少报案或即使报案也对案件事实有所隐瞒,这会给公安机关破案增加难度。为了尽快抓住犯罪嫌疑人挽回损失,请在报案后,向办案民警如实反映案件情况。

尽管如此,还是要提醒大家,遇到诈骗切勿贪图小利,骗子的成功都是建立在我们的贪便宜心理。因此,不要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

以上所转载内容均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20@163.com,本人将予以删除。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