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标题:施工企业资本结构优化策略:提升资产配置效率,激发企业内在动力
施工企业如何调整资产布局提升企业活力
摘要:企业运营需配置多样化的资产,资产布局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盈利能力与活力。本文从资产及资产布局的定义出发,探讨了影响施工企业资产布局的指标,并提出了优化资产布局的策略。
关键词:企业运营需配置多样化的资产,各类资产的占比构成企业的资产布局,施工企业亦然。实现资产合理布局的企业,能使资产发挥最大效能,最大化盈利。因此,必须结合企业实际情况,优化现有资产,提升资产品质,最大化发挥各类资产的作用,提高资产使用效率与效果,最终实现增强企业活力,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的目标。
一、资产及资产布局的定义
经济资源的形态(现金、存款、债权、房产、设备等)及其数量和价值持续变动,但无论何时,都以不同金额分布在不同的形态上。因此,企业所持有的货币资金和可用货币计量的各种资源,若预期能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统称为资产。所谓资产布局是指资产的构成,即各类资产占企业总资产的比重。目前,施工企业资产主要包括流动资产、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性房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长期资产。
二、影响资产布局的指标分析
评估和判断公司资产优劣,一方面要看总资产中各项资产的构成情况,即布局、比例、结构;另一方面要看各项具体资产的种类、数量,以及为经营发展提供的效用,即质量。评估施工企业资产布局优劣的指标通常有以下几种:
1、货币资金构成比例。货币资金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是企业流动性最强,盈利性最低的资金占用。为保持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正常需求,必须持有一定量的货币资金,但并非越多越好,持有量过多会导致资金积压、冗余、盈利能力降低,过少又会出现资金不足、支付困难,甚至资金链断裂。
2、流动资产构成比例、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构成比例。严格来说,总资产中除了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外,还包括长期股权投资和其他资产,由于其金额相对较小,将其剔除,总资产仅包括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三大块。流动资产构成比例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构成比例就小,反之亦然。一般而言,流动资产因其能在短期内完成周转,实现价值,所以这类资产的流动性较好,经营风险相对较小。此外,流动资产内部也依其各类资产的流动性大小、占用时间的长短,经营风险会逐渐由小到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规模体现着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力,是企业收益实现不可缺少的条件,但是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需要在较长时期内完成周转,实现其价值,这一较长时期内,市场往往变幻莫测,从而使这些资产的经营风险相对较大。另外,从实际的收益计算看,这些资产折旧或摊销价值则是其他资产取得收益的抵扣项目。所以,在总资产一定的条件下,这些资产占用越多,要抵扣的收益就越多,企业利润就越小。因此,企业必须保持足够的流动资产与其规模相适应,才能充分发挥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生产经营能力。
3、固定资产增长率和内部构成比例。固定资产增长率反映固定资产增长的规模和速度,分析该指标,应着重于固定资产增长的原因及在经济上是否合理。一般生产性固定资产有利于企业业务的扩大和增长,非生产性固定资产要根据实际情况分析其合理性。公司在一定时期拥有的固定资产数量和质量,是反映公司实际竞争能力的重要标志。因此,若增长速度缓慢则不利于业务的发展;固定资产内部构成比例,反映了固定资产内部的布局结构是否合理,主要是看各项构成与企业业务发展是否相适应。
三、优化资产布局的策略
(一)落实资产管理责任制。首先要建立健全企业各项资产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以制度进行管理。其次要注重加强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提高职工的责任感和业务素质,在科学分工的范围内,各负其责,在资产管理过程中相互核对、相互监督,消除只分工而不负责的现象。
(二)加强资金运营管理,防止资金冗余和资金链断裂。施工企业点多面广,生产占用流动资金较多,应加强资金运营全过程、各环节的管理,履行严格的授权审批手续,定期召开资金调度和安全检查会,要统筹协调和综合平衡,确保工程款及时收付,保持施工生产所必需的合理货币资金持有量,防止资金冗余或资金链断裂,实现资金的合理占用和良性循环,严禁资金的体外循环,加强银行对帐,切实防范资金运营中的风险,确保货币资产安全。
(三)以内控制度为指导,加强应收账款和存货管理。施工企业的特殊性造成应收账款和存货的比例较大,其质量是影响流动资产流动性的重要两项。对应收账款要定期对账和清收,存在多挂或少挂账的要及时与对方调整一致,对确实无法收回的死账、呆账要计提坏账准备金,予以逐步冲销;存货要建立存货管理岗位。
资产布局的调整优化
许多企业在经营中无法创造满足资本回报要求的盈利,是因为它们有过多的非经营性资产,例如许多国内企业拥有自己的会议中心、食堂、员工宿舍等;又如不少企业账面上挂着大量的无变现价值的库存、应收账款。这些资产显然并未直接为企业产生价值,却占用了大量资金,产生相当的机会成本。这些企业如果想提高资本使用效率、降低资本成本,一方面可以通过灵活的经营战略变现库存、应收账款,另一方面可以考虑运用财务手段,剥离非经营性资产。下面我们着重谈一下企业可以考虑用哪些财务手段优化资产布局,提高资本效率,实现盈利增长。
众多企业在运营过程中难以达到资本回报率的需求,主要由于它们持有过多的非经营性资产,例如众多国内企业自设会议中心、食堂、员工宿舍等;又例如,不少企业账面上存在大量难以变现的库存、应收账款。这些资产显然并未直接为企业创造价值,却耗费了大量资金,产生了较大的机会成本。这些企业若想提升资本使用效率、降低资本成本,一方面可以通过灵活的运营策略盘活库存、应收账款,另一方面可以考虑采用财务手段,剥离非经营性资产。以下我们将重点探讨企业可以考虑运用哪些财务手段优化资产结构,提升资本效率,实现盈利增长。
-
资产拆分
资产拆分适用于上市公司资产价值在拆分后高于整体价值的情况。例如,万豪酒店在1993年将资产一分为二,拆分为万豪国际和万豪服务。万豪服务掌握了集团的不动产和债务;万豪集团转而将万豪服务出售给高税赋的投资者,因为他们愿意溢价购买这些不动产和债务带来的税盾,帮助其降低所得税赋。而万豪国际则转型为纯粹的服务性机构,与投资者签订长期的管理协议对酒店进行经营管理。这一拆分一方面通过资产出售直接为企业产生现金,另一方面通过长期的管理协议又为企业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
-
债权融资和租赁融资
当然,资产拆分并不总是企业提升资本效率的最佳途径。在很多情况下,市场无法提供一个合理的资产价格;而对于服务业公司来说,可能并不存在这么多可利用的有形资产。在这种情况下,债权融资是促进可持续增长的一种合适方法。债权融资带来的资金能为企业提供更多的扩张机会。然而,企业财务主管还需考虑企业债务与股本结构,以及现金流和盈利能否弥补债务筹资成本的问题:资产流动性如何。企业手头的现金可被视为债务的保障,同时企业也可以通过控制债务数额调整现金头寸;利息减税收益对现金流的影响;其他债务融资方案,如一些使现金流流出与流入相匹配的利息递延贷款;对许多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来说,他们进入资本市场融资的能力往往与其筹资愿望存在一定差距。他们需要更紧密地联系市场,并满足资金供应者的回报期望。市场不熟悉的新公司常常需要首先取得财务信用,而在这一过程中良好的资产负债结构无疑可以起到重要作用。
企业可以考虑的资产负债管理方法还有租赁融资:当资金的机会成本低于租赁费用时,直接购买资产是更好的选择;另一方面,如果租赁更为经济,企业就应该将资产出售后返租回来。三九集团就通过深圳金融租赁公司进行融资,帮助其发展万家连锁药店(当然三九集团在这个例子里其实是将其100%控股的药店业务的金融风险转嫁到其50.29%控股的租赁公司,有利益冲突之嫌)。
- 处理非核心资产,保留收入之源
资产负债率过高的企业可以采取多种方案优化资产负债表:通过变现非核心资产筹资;或通过外包协议减少管理费用。在某些情况下,两种方法的结合可能更为适当。
企业资产的账面价值往往大大低于市场的公允价值,因而企业可以通过出售这些资产获得溢价收入,这会把固定费用转为可变费用,进而改善资产负债表并提高财务比率。另外,企业从购买者处租回资产,又能保持对生产或经营流程的控制。
但在一些情况下,财务主管可能会采取将非核心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的做法。如果将业务外包给第三方专业经营者后,能更有效地进行管理,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保证产品质量,那无疑对企业是有好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