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基于.NET技术的网站设计项目开题报告撰写指南

如何撰写一个关于.net网站设计的开题报告?稍作调整如下:

如何撰写有.NET平台网站设计的开题报告呢?

稍作修改后如下:

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模式以手工操作为显著特征;首先需将购入的图书资料登记于登记簿,然后对每本书进行分类,并贴上标签,同时制作与标签对应的图书分类卡片,最后将分类卡片按照类别分别存放在文件柜中。对于持有借阅证的读者,还需对其借阅信息进行记录。当读者前来借书时,首先需凭证件在存放图书分类卡片的文件柜中查找所借书籍是否在架上,若卡片存在,则根据分类卡片在相应书架上找到所需图书,随后登记借阅者的借还书时间,并在书签条上记录借还书记录,并将会员证留下;归还书籍时,则相应地删除借阅记录。如此操作较为繁琐,耗时较长。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图书馆也从传统图书馆发展到自动化图书馆,再到如今的数字图书馆,这些变革使得图书馆的形象越来越现代化,人们查找资料也更加便捷。对于一些小型图书馆或图书室,由于工作人员较少,长期以来,作为图书馆主要工作的图书借阅一直未能得到有效开展。在日常图书借阅工作中,由于大部分读者不熟悉图书馆藏书,且对图书排架分类不熟悉,往往需要花费很长时间才能找到所需书籍。为提高管理效率,更好地服务读者,利用现有的办公局域网络条件,将馆藏书籍制作成基于WEB的查询系统,实现图书在单位网络内甚至Internet上的查询,从而使图书查询和借阅变得更加便捷,图书室的工作效率也得到明显提升。

随着社会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数字化管理的优势日益凸显。针对中小型图书馆或图书室管理落后的问题,设计并实现一个图书信息管理系统,通过计算机与图书信息的结合,可以给管理员和用户带来诸多便利:检索快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寿命长、成本低等。这些优点能够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也是图书馆等部门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的重要标志之一。而且,计算机管理的成本也在不断降低。因此,开发一套这样的中小型图书管理软件已显得十分必要,并实现研究服务于实践的原则。

综上所述,传统的图书管理在借书和还书过程中主要依赖手工操作,这种处理借书、还书业务流程的效率较低,处理能力有限,在一段时间内,所能服务的读者人数也是有限的。传统的图书管理方式用人多、工作量大、搜索复杂、更新换代时工作量成倍增加、准确性难以保证,无论是在时间上、空间上还是资源上都有很多浪费,并且随着信息化的逐步推进,传统的图书管理方式必然会被以计算机和INTERNET为基础的信息管理系统所取代。作为计算机应用的一部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对图书信息进行管理,具有手工管理无法比拟的优点。例如:可以远程接入访问、随时随地查阅管理、信息检索快速、图书查找方便、安全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寿命长、成本低等。提高图书管理效率是本次设计的初衷。

本次毕业设计题目:“基于WEB图书管理系统”的主要目的是利用软件编制一个管理网站,用以实现基于WEB的图书管理、读者查询以及日常工作等多项管理。同时,对整个系统的分析、设计过程给出一个完整论证。

基于WEB的图书管理系统是一种位于INTERNET上的页面管理加数据库数据管理新模式。它充分发挥了INTERNET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优势,在对图书、读者的管理方面,表现出了传统图书馆和本地计算机图书管理软件的不足。本系统的建成无疑是一次图书管理的飞跃,将为图书管理系统的管理者和访问者提供极大的帮助。

目前,在图书馆的图书管理中,读者往往受到时间和空间方面的限制,且查找图书主要采用传统的查询方法,让读者在图书分类架上逐本查找,这不仅难以找到所需图书,而且费时费力。而图书管理员在办理借书登记、查询读者借书记录时,也必须在借书记录上逐一查找,而找到借书记录并删除该记录是件很麻烦的事情。每当新书入库时,图书管理员既要填写新书入库卡片,又要填写新书入库账目,不仅工作量大,而且新书入库后要经历较长时间才能借出。另外,有的系部因图书数量有限,必须对图书实行限量借阅,因此,实施弹性借书方法很困难。本次毕业设计将很好地解决图书管理工作和读者信息管理工作。

为提高图书查询效率,减轻系部图书管理员的工作负担,有必要开发一个运行于网络上的开放图书管理软件,对系部图书进行有效管理。该系统必须具备以下功能:

1) 基于WEB架构,管理员和读者可以远程管理和访问;

2) 能对各类图书实行分类管理;

3) 提供必要的读者信息;

4) 能进行各种高级查询;

5) 具有图书检索功能;

6) 能管理登录系统的图书管理员等。

具备了以上功能,本次设计的基于WEB的图书管理信息系统不仅能较好地利用网络优势为管理员和读者实现远距离在线管理与在线查阅,还能帮助读者在最短时间内找到所需图书书目、编号,让图书管理员以最高效率办理借阅手续。

2.本课题要研究或解决的问题和拟采用的研究手段及途径:

主要内容:图书管理系统是一款典型的信息管理系统,其系统开发任务主要包括基于WEB的访问和管理页面的开发、数据库的设计与维护等两个方面。该系统主要实现图书馆的新书入库、读者借阅、图书检索等智能化管理过程。本系统不受时间和距离限制,在运行期间,任何一台连接到INTERNET的计算机都可以轻松访问,管理员可在家管理该系统,图书查阅者更可以方便地访问该图书管理系统。本图书管理系统将改变传统图书管理理念,使管理员更便捷地管理,使用者更便捷地搜索所需内容。

主要内容:图书管理平台是一款典型的信息处理平台,其开发任务主要包括基于WEB的访问和管理界面的开发、数据库的构建与维护等两个方面,该系统主要实现图书馆的新书入库,读者借阅,图书检索等智能化管理流程。本系统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在运行期间,任何一台接入INTERNET的计算机都可轻松访问,管理员可在家中管理该系统,图书查阅者更可以简便地访问该图书管理平台,本图书管理平台将改变传统图书管理观念,使管理员更便捷地管理,使用者更便捷地搜索所需内容。

拟解决的问题:本系统需要涉及到以下数据项:

图书管理:新书入库、图书出库

图书流通管理:借书操作、还书操作

读者管理:添加读者、删除读者

查询:查询目标图书、查询借阅情况

系统管理:添加管理员、删除管理员

为此需要建立如下表格:管理员信息表、读者信息表、图书类别表、图书表、已借出图书表、剩余图书表等。

设计方案:图书管理平台的设计流程包括设计方案、编写程序、数据库构建、网页制作、图像处理、版面设计、数据采集、文本编辑、服务器管理等等,要构建一个好的,完善的系统需要一个详细的、合理的、可行性的规划设计。

在数据库构建方面,我将结合软件工程方法,对系统进行需求分析、功能划分、数据流图设计,并结合数据库原理和功能划分进行ER图的绘制、数据库结构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用户概念数据模型表示数据及其相互间的联系。

主要设备仪器及其数量:本系统所需硬件设备,主要是微机一台,鉴于当前流行的操作系统是winxp,所以为了本系统能长期使用,所以采用配置相对较高的一台微机,

具体配置为:

P42.0G,DDR1G内存,硬盘80G,

配有光驱,软驱,usb接口。

参考文献

1肖慎勇.数据库及其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1

2文必庆.开放数据库互连技术与应用.科学出版社,1997.8

3高文.数字图书馆——原理与技术实现.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0.9

4张金霞.HTML网页设计参考手册.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12

5王海泉.现代图书馆发展的新理念.中国图书馆学报, 2002.4

6李明华.信息交流与现代图书馆系统.书目文献出版社, 2006.8

7黄梯云.管理信息系统.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0.3

8钟斌等. Dreamweaver MX2004动态网页基础与范畴.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9

9周绪,管丽娜,白海波. SQL SERVER 2000.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1

10张海藩.软件工程导论.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7

11吴慰慈.图书馆自动化与网络化的现状及展望.中国图书馆学报, 1999.1

12孟雪梅,周燕.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内容与重点.情报资料工作, 2002.6

13张晓青.论数字图书馆的用户管理与用户服务模式.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2003.2,31-42,56-68

14刘小东,陈艳玲. Dreamweaver MX2004动态网站设计实训教程.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5.2

15 Roger S.Pressman.Software Engineering A Practitioner’s Approach, 5th ed[M].IEEE Computer SocietyPress, 2001.1,12-56

16 Mark Michaelis. ESSENTIAL C# 2.0. Sams Publishing, 2007.9

web和net的区别

1、性质不同:

web(World Wide Web)即全球广域网,也称为万维网,它是一种基于超文本和HTTP的、全球性的、动态交互的、跨平台的分布式图形信息系统。

NET是微软下一代的操作平台,它允许人们在其上构建各种应用方式,使人们尽可能通过简单的方式,多样化地、最大限度地从网站获取信息。

2、功能不同:

NET解决网站之间的协同工作,并打破计算机、设备、网站、各大机构和工业界间的障碍--即所谓的“数字孤岛”,从而实现因特网的全部潜能。

web是建立在Internet上的一种网络服务,为浏览者在Internet上查找和浏览信息提供了图形化的、易于访问的直观界面。

3、起源不同:

NET的正式诞生:2002年2月13日微软正式推出.NET的开发工具--Visual 2002。

1990年末,web新系统的基本框架已经在CERN中的一台计算机中开发出来并实现了,1991年该系统移植到了其他计算机平台,并正式发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web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net

以上所转载内容均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20@163.com,本人将予以删除。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