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政务中心推行新策略,致力于服务优化与效率飞跃——多项措施助力办事效能全面提升

福州市政务服务中心不断改进服务 多方法提高办事效能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

福州实践:推行改革攻坚专项行动,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提高数字化政府服务效能,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

步入市政务服务中心的24小时便民自助区,在自助服务终端上登录“闽政通”、与工作人员视频沟通、填写信息……5分钟不到,市民林女士就完成了公积金提取业务。“原本担心办事流程很繁琐,没想到在自助机上就完成了。”这样的办事效率,让林女士感到惊喜。

“政务服务中心是政府部门服务企业和群众的前沿,也是展现营商环境的第一窗口。”市行政服务中心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林希文表示,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市政务服务中心围绕深化“放管服”改革,聚焦企业和群众办事的难点痛点,不断改进服务、提高效能,助力福州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百名政务服务体验员将入职

办事停车是否方便、窗口服务态度是否良好、办理流程是否繁琐……来自群众的声音,一直是推动市政务服务中心提高服务水平的突破口和原动力。

“目前,我们已经向社会公开招募到了百名政务服务体验员,他们由各行各业人士组成,有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媒体记者,也有其他热心市民。”市行政(市民)服务中心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上个月,市政务服务中心创新建立政务服务体验员制度,相较于结果式监督,体验员将以百姓视角寻找办事过程中的问题,更能准确识别民生痛点、服务堵点、改革难点,推进政务服务水平精准化提升。

政务服务体验员入职后,如何有效发挥监督作用?上述负责人表示,体验员将化身为办事的企业人员或群众,以现场办、网上办、自助办等体验方式,亲身感受流程是否简洁、服务是否优质、效率是否很高,对政务服务细节进行“挑刺”“较真”,发现问题后向管委会提出整改意见并参与协调处理。

导办员优质服务显人性

“您好,麻烦出示一下健康码。”入口处一声温馨提醒,让人如沐春风。“我们在入口处安排了工作人员引导市民扫码核验,都是女同志,有亲和力,而且工作细致,能够有效减少因服务问题产生的冲突。”现场工作人员说。

在办事大厅一楼的医社保服务中心,热情服务也是让人心头一暖。几位肩披红绶带的导办员站在人流中,每遇市民入内,他们便立即热情迎接。

“医社保服务中心是我们办事大厅人流量最大的地方,为节省市民办事时间,提高效率,我们在排队等待的地方增加了几位导办员。”市行政(市民)服务中心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他们就像移动的微型办事窗口,有他们靠前引导,不容易出错,遇到简单的事或者急事也能马上解决。”

“这些短板都是我们在自查自纠过程中发现的。”该负责人介绍,为了进一步优化服务水平,市政务服务中心组织了督查小组,全过程体验办事流程,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同时,中心定期对窗口服务人员进行文明礼仪培训及窗口技能竞赛,用优质服务提升群众获得感。

“一岗多能”提高办事效能

“以前光是办理验收就要跑好多部门,现在从项目立项到竣工验收都可以在这个窗口完成办理,真是太方便了!”在投资建设类窗口前,为项目办理“竣工联合验收”业务的企业员工江洁,对“一窗受理”的服务赞不绝口。

这样让群众直呼“快捷”的政务服务是如何实现的?上述负责人说,综合服务窗口要求工作人员“一岗多能”,因此会定期对60多名综合服务窗口人员进行绩效考核和专业考试,对业务不够熟练、效率不够高、知识不够扎实的人员实行末位淘汰制,确保审批服务高效优质。

在“多地多窗多次”转变为“一门一窗一次”过程中,群众轻敲键盘完成审批成了现实。今年9月,市政务服务中心和浪潮公司研发的“榕e办”智能终端投入使用,市民可自助申报115项服务事项,部分业务还实现“秒批秒办”,在一定程度上分流了办事大厅的人流量和业务量,总体上提高了办事效率。

为了让群众和企业人员少跑腿,“掌上办”“网上办”“邮寄办”也出了不少力。据了解,在本轮疫情暂停现场服务的15天内,市政务服务中心通过线上渠道共办理了88498件业务,其中网上申报86939件、邮寄申报1559件。

记者手记

创新服务落到实处

在市政务服务中心采访,记者切实感受到,这里服务的“优”是实实在在的。保持优质服务的秘诀,在于市政务服务中心不断在创新中迭代升级,在发展中补齐短板。

作为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市政务服务中心始终把“人民满意”作为优化服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满城跑”到“一扇门”,从“一栋楼”办公到“一窗式”服务,从“最多跑一次”到“一次不用跑”,从“不见面审批”到“秒报秒批”......事事都落在企业和群众的心坎上。

政务服务中心窗口联系实际谈一谈怎样加快速度、提高效益

政务服务工作直接面对群众,社会关注度高,群众的期望更高。目前,政务服务中心已基本解决老百姓找得到地方办事的问题,这是第一步。政务服务中心实行朝九晚五作息制度,以人为本,实施“守候式”的服务,基本解决了老百姓在政务服务中心窗口找得到人办事的问题,这是第二步。如何按照“时间最短、环节最简、效率最高”的原则,不断优化政务服务工作举措,提升政务服务质量和水平,为办事群众提供更加高效、方便、快捷的政务服务,这是政务服务中心工作永远的方向和不懈奋斗的目标。现就如何做好政务服务工作,努力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质增效,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政务服务工作直面民众,社会关注度极高,民众的期待值更高。现阶段,政务服务中心已基本解决民众寻址办事的问题,这是基础一步。政务服务中心实行早九晚五的作息制度,以人为本,提供“守候式”服务,基本解决民众在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寻人办事的问题,这是进一步的工作。如何遵循“时间最短、环节最少、效率最高”的原则,持续优化政务服务措施,提高政务服务质量和水平,为办事民众提供更高效、便捷、迅速的政务服务,这是政务服务中心工作的永恒方向和不懈追求的目标。现就如何做好政务服务工作,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质增效,谈几点粗略的看法。

一、全力推进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工作

全面执行《行政许可法》和《四川省政务服务条例》的相关规定,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构建规范高效的行政审批运作机制,全面推行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工作,承接上级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编制并向社会公布行政审批项目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确保项目“应进必进”,强化审批授权,确保现场办结。行政审批部门明确行政审批机构设置、职能职责、窗口人员配备;明确进驻政务服务中心行政许可项目,做到“应进必进”;完善并印制行政许可项目“七公开”办事指南;按要求制定承诺件的审批流程图,明确审批环节,合理分配各环节办理时限;明确对窗口首席代表充分授权;制定行政审批责任追究制度,坚决杜绝“体外循环”和“两头受理”。

二、强力推进公共服务事项“两简”工作

为切实解决联系服务民众“最后一公里”问题,提升与民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事项的办理效率和质量,开展清理公共服务事项,简化办理流程和简化报件要素的“两简”工作。对公共服务项目分类处理,属于承办部门日常工作范围的事项一律取消,对保留的公共服务项目要求简化办理环节、前置条件和简化报件要素。向繁琐程序和无休止的证明开刀。加强沟通合作,实现各部门间的信息资源共享,做到让信息多跑路,让办事民众少跑腿。

三、全面推进市场准入并联审批工作

针对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办理证照许可条件多的情况,根据权限,通过“一门受理、相关告知,联合会商、预审办理,同步审批,限时办结”模式,实施市场准入并联审批。行政审批部门对事项办理进行优化,按在法定时限的基础上提速50%的要求,对事项流程进行梳理,精简办事环节,推出市场准入会商机制。投资申请人办理涉及多个部门的事项,工商窗口核名时,一次性告知审批涉及部门和所需资料,并及时将项目情况传达政务服务中心和其它审批窗口。政务服务中心及时召集相关窗口工作人员进行联合会商,对需多个部门现场勘查的项目组织联合踏勘,涉及审批事项的部门同步开展审批,许可证或批文审批严格按时限完成。由申请人往返多个部门窗口跑审批,向相关部门主动联系申请人上门服务转变,减少申请人跑审批的时间、环节,避免由于多个部门之间沟通不到位造成相互前置、甚至意见不一致的问题,提高办理时效。

四、积极推进企业注册登记制度改革工作

9月25日,四川省全面实施“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全省设立登记和变更登记的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全面实行“一照一码”登记模式,企业使用加载有18位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的推行实施,优化了企业登记流程,达到规范统一的目的。以往企业申请登记时,需向工商、质监、税务3个窗口依次提出申请,并分别递交3套申请资料,填写90余个指标,分别核发不同的证照。现在通过一窗受理、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企业只需填写1份申请表格,提交1套材料,跑1个窗口,由工商部门核发一个加载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即“一照一码”登记模式。

五、切实完善上门服务工作机制

创新便民服务方式,完善上门服务工作机制。建立需上门服务特殊群体人员档案,将特殊群体人员纳入上门服务范围。成立上门服务流动工作队,组织社保、医保、民政、残联、教育、地税、房管、公交公司等部门窗口工作人员,开展“送服务进社区”活动,为特殊群体提供有针对性的上门服务,现场办理残疾人证和老年人证,开展房产、税务、公交、社保、医保、教育等政策宣传和咨询活动。街道(镇)便民服务中心、社区(村)便民服务站(点)根据实行情况,拓展上门服务内容,推出代办老年证、免费乘车卡、第二代残疾人证、上门发放长寿金等代办项目,为辖区民众办事提供便利。

以上所转载内容均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20@163.com,本人将予以删除。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