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机械装置设计案例集:100个实用设计解析 - 第90-63篇:探讨汽车配件成本降低策略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原材料价格的大幅攀升,人力竞争的激烈,人力成本的不确定性,包装成本、运输成本、库存压力等问题,导致汽车零部件制造业的利润逐渐减少,甚至有些企业主考虑放弃,感叹“制造业太苦了”!

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VUCA时代,汽车零部件产业也面临着巨大的转型升级,智能化、轻量化、模组化等趋势为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尤其是对中小型企业。因此,企业的优化降本工作成为了管理者的重要课题,零部件产业之间具有相似性,基于研发、供应链、制造、物流等四大环节的成本控制。当然,在这四大环节之前,我们首先需要关注开源。

一、销售拓展:

销售是企业生存的基础,也是利润的保障。对于处于成长期的企业来说,重点是扩大市场份额,获取新客户,拓展新渠道。在与一些汽车零部件企业家交流时,尤其是销售额低于2亿的企业,他们对产品的生产及质量充满信心,但经过10年的努力,却始终无法突破2亿,有些甚至徘徊在5000万左右。主机厂难以进入,庞大的业务费用让企业难以承受,二级市场的利润空间小,销售额不稳定,这增加了企业的成本控制难度。但处于发展初期的企业,必须聚焦市场、精准客户,将重心投入到业务中:

1.加强业务团队建设,开拓新市场、新渠道、新客户,关注蓝海市场的开发。

2.获取市场信息,精准客户需求,建立快速反馈机制,提升客户满意度。

3.搭建电商平台,开拓零部件后市场。

二、研发能力提升:

汽车零部件的研发涉及零部件与整车配套关系,研发团队必须从过去的“设想设计”转变为“并行设计”。所谓“设想设计”是指在项目成本的前提下,仅考虑客户需求进行设计,然后交付给制造部门生产,在制造过程中不断优化产品质量,达到正常量产,周期较长,前期质量成本较高。而“并行设计”是指在产品开发阶段就考虑产品整个生命周期,从概念到产品终结的所有影响因素,包括质量、成本、导入、量产及客户需求,以提高产品质量并缩短开发周期,提前实现成本最低化。但大多数企业的研发团队资质不高,主要原因是成熟的研发人员薪酬较高,竞争力大,在招聘难、成本高的前提下,企业会采取前期研发团队培养,新人的项目管控能力、设计开发能力、成本管控能力都不强,项目开发周期、量产周期的延迟、前期质量不稳定、模具、工装、检具等设计问题,给整个制造过程埋下了很大的交付隐患和成本不可控风险。因此,成本的管控必须从产品开发前开始,企业必须坚持技术领先,才能具有竞争优势。重点关注优化工艺,进行技术创新,加强研发中心的建设,积极学习行业标杆的研发机构经验,与国家优秀的设计院校进行校企合作,快速提升企业研发团队能力。

三、供应链管理:

原材料的成本控制,加工费的降低,协助供应商进行技术、质量、生产的改善,坚持与供应商共同发展,而不是一味压榨供应商,从而避免供应商产生负面情绪,提供质量低、交付慢的原材料及半成品。其次,对供应商资源进行整合,这正是目前互联网重点打造的平台。从规范的集中化采购平台进行合理比价,优化供应商团队,从而促进材料成本的控制。另外,建议在设计产品配件、辅助材料及包装等方面进行标准化设计,以替代个性化设计,从而提高通用性和重复利用率,降低采购成本。

四、生产制造的优化降本

1.提高生产效率:实现生产车间物联网,提升生产计划的准确性,切实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单位工时利用率,意味着每个产品的人力成本降低,单位产品的能耗也会相应降低,设备折旧的分摊也会减少。

2.质量改善,成本控制:从设计源头强化质量管理,到新品导入量产及量产过程中的质量风险的管理,日常质量改善项目的实施,培训在线人员的质量意识,实现全员质量改善工作。在制造业,用心制造出超出客户质量要求的产品,就是一种经营理念。好的产品是制造出来的,而不是检验出来的,因此,我们的质量改善的重点必须放在前端思考,提高一次性合格率,避免返工、废品处理、客户索赔等高额消耗。

3.工艺设备的稳定:定期做好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防止因设备异常引起的产能损耗及质量损耗,从而保障生产的持续运行。

4.自动化导入,降低人力成本:自动化设备的导入,关键在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直接人工成本,同时避免人为的产品损伤,降低质量成本。

五、物流降本

1.第三方物流:这是将他人的优势运用到自己的劣势,以弥补自己的成本损耗,同时能有效降低库存。汽车零部件的物流主要受品种多、批量小、需求地域分布广、生产基地分布不均等因素影响,如果要实现厂对厂的配送,物流成本也是其中一大开支,尤其是紧急配送、异常空运,都会让单批次的订单无利润空间。目前国内的许多物流公司都拥有雄厚的物流设施、先进的物流平台及管理经验,委外物流是企业必然的发展趋势,第三方物流会根据制造单位的需求信息发布开始到零件发运配送和入库,实现全线跟踪,同时减少中转仓库的管理漏洞,降低呆滞库存产生等。

2.循环配送:其实关于这项,我们已有客户使用上门式循环取货,降低供应商的物流成本,同时将这个成本体现在采购价格中。关于这项,非常适合在供应链中使用,设计好配送路线,实现多频次、小批量、定时的配送,同时对于二次包装容器,也可实现返回路线,降低运输成本的整体优化工作。

  1. 循环配送:实际上,我们已有客户采用上门式循环取货服务,以降低供应商的物流费用,并将此费用体现在采购价格中。此服务非常适合在供应链中应用,通过精心设计配送路线,实现高频次、小批量、定时的配送,同时对于二次包装容器,也能实现回收路线,从而实现整体运输成本的优化工作。

    对于企业的成本优化工作,这是一个持续性的改进过程,需要用创新思维细致观察,同时,提炼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精益求精,将企业内部的薄弱环节、高成本工序或管理委托给具有优势的第三方,从而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及风险。 成本优化,任重道远!

什么是机构设计

机构设计是指根据特定需求,对机械系统的结构和部件进行合理规划与布局,以实现预定功能的过程。

机构设计是机械设计领域中的一个关键环节。以下将对机构设计进行

一、概念概述

机构设计旨在满足特定应用场景下的需求,通过对机械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合理的布局和规划,以实现预期的功能和性能要求。这一过程包括对机械结构的设计、优化以及创新。

二、核心任务

机构设计的核心任务是确保机械系统的功能性和效率。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诸多因素,包括机械的运动学特性、动力学特性、结构强度、材料选择等。设计师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以确保机械系统在运行过程中既安全又可靠。

三、设计流程

机构设计通常遵循一定的设计流程。首先,设计师需要明确设计目标,包括机械系统的功能要求、性能参数等。然后,根据这些目标进行初步方案设计,包括确定机械系统的整体结构、关键部件的尺寸和参数等。接下来,进行详细设计和分析,包括结构强度计算、运动学仿真等。最后,进行设计验证和优化,以确保设计的机械系统满足设计要求并具备优良的性能。

四、应用领域

机构设计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在制造业中,机构设计用于开发各种机械设备和生产线;在航空航天领域,机构设计用于设计和优化飞机和航天器的结构;在医疗器械领域,机构设计用于开发高效、安全的医疗设备和器械。

总之,机构设计是根据特定需求对机械系统的结构和组件进行合理规划与布局的过程,旨在实现预定功能并提高机械系统的性能和效率。这一过程涉及多个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包括运动学、动力学、结构强度等。

以上所转载内容均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20@163.com,本人将予以删除。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