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建设费用解析:旅游类网站策划方案撰写指南
旅游网站策划撰写指南
旅游网站策划案样本
第一章 现状与条件分析
一、白云区简介
白云区是广州市下辖的十个区域之一,因境内有白云山风景名胜区而得名。它位于广州市城区的北部,东接增城区,西临南海市,南连荔湾、越秀、天河、黄埔等四个区域,北靠花都区和从化市。全区总面积1042.7平方公里,2000年末常住人口84万,流动人口约90万,下辖12个镇,15条行政街。
白云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阳光充足,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属于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年平均气温21.8度,年均降雨量1655毫米。境内地形多样,东部和东北部是丘陵地区,有广州市(原八区)最高峰帽峰山(海拔534.7米)和著名的白云山风景名胜区,山丘坡度平缓,林木茂盛,果树繁茂,大小水库山塘遍布,湖光山色宜人。中部为广花平原,西部是珠江水系,河网交织,珠江西航道,巴江河及流溪河流经境内,既得灌溉之利,又得航运之便,其中流溪河更是广州市民主要的饮水源。
自改革开放以来,白云区凭借锐意进取的开拓精神、优越的区位和丰富的资源条件,经济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均取得了显著成就。2000年,全区GDP达到127.53亿元人民币,是1995年的两倍。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经营从分散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产业化、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工业整体素质进一步提升,新一代企业群体逐步成长,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带动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主要力量。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各类商贸专业市场不断发展壮大,旅游业、房地产、金融保险、信息中介等行业兴旺发达,第三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目前,全区三大产业比例为16:38:46。
二、旅游发展评估
(一)现状评估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全国和广州市旅游业的蓬勃发展,白云区凭借优越的区位、便利的交通、宽广的地域空间和组合良好的旅游资源等优势,积极开拓旅游业务,建设酒店宾馆,开发景区景点,拓展旅游市场,走上了旅游发展之路。经过20多年的发展,尤其是"九五"时期的大发展,白云区旅游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初步形成旅游产业体系,进入初步发展到加速发展的转变时期。
1、旅游接待设施日益完善,旅游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经过20多年的努力,白云区旅游业已经初步形成产业体系。标志是旅游接待设施日益完善,旅游产业规模逐步扩大,旅游要素逐步发育。到2000年底,全区共有住宿设施195家,客房11000间,床位22000张,纳入旅游统计范围的酒店80座,其中星级酒店15家。旅游餐饮方面,随着经济及广州市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区内餐饮资源得到利用,现有各类酒家、餐馆网点2000家,较具规模和档次的60家,其中定点餐馆4家,近年形成的新广从公路饮食长廊最具特色,该区域聚集了20多家上规模上档次的特色餐馆,成为"食在广州"的旅游强势产品的组成部分。旅游购物方面,随着广清路综合批发市场、黄石路汽车汽配市场、梓元岗皮具市场、机场路化妆品市场等商业街和专业批发市场的建成,日渐形成独具特色的旅游消费市场。以南湖国家旅游度假区、东方乐园和广州新体育馆、白云山风景区为代表的众多游乐场所,可满足市民和游客的娱乐要求。目前,全区"行、游、住、吃、购、娱"旅游六要素基本配套,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2、各类旅游资源得到初步利用和开发,旅游产品开发正在从观光产品为主向观光与休闲度假、生态相结合过渡。
自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九十年代以来,白云区逐步开发了以白云山风景名胜区、南湖国家旅游度假区、东方乐园、萝岗香雪公园等为代表的一批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旅游景点和游乐场所,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特色的观光、游乐和休闲度假的旅游产品系列。农业生态旅游项目也得到一定发展,并成为适应现代旅游发展的特色旅游产品,亲亲农庄,广州绿田野生态教育中心、明兴农业基地、广州水果世界等,经过包装和推介,已成为新的旅游热点。具有白云区特色的山野蔬菜和田园风味等也逐渐发展成为吸引广州市民及四方游客的旅游吸引物。尤其是近年,随着云台花园、雕塑公园、广州新体育馆,白云山西侧景观带等标志性工程的建成,广州白云山西线休闲带已形成;
3、旅游业务有了一定发展
相较于广州中心城区各区,白云区由于在花都、番禺撤市改区以前,区位相对偏北,不在广州旅游发展的核心区域内,在城市旅游尤其是商务、会议旅游等方面不占优势,但凭借广州"山水城市"的代表和生态、水乡的独特优势做文章,积极拓展观光、度假、休闲和市民周末客源,使旅游业务得到长足的发展,每年吸引了几百万的游客到白云区旅游,成为广州旅游尤其是一日游的重要接待区域。
(二)存在的问题
1、旅游业定位尚不明晰,发展方向没有明确
自改革开放以来,白云区实施的是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坚持商业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和外向带动的发展战略,相对而言,旅游业基本处于自我发展状态,地位偏低。应该说,近年来白云区政府对旅游业的发展是重视的,在《广州市白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十划纲要》(草案)中,作为重要章节作了阐述,但对旅游业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中和第三产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尚未作出明确的定位。这同当前的形势是不相称的,目前,全国很多省市,都将旅游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或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广州市的其他区、市(县级市)也将旅游业摆在极其重要的位置加以发展。定位不明确,势必影响到产业发展政策,行业管理职能和营造旅游大环境相关措施的落实到位。
改革开放以来,白云区推行的是强化农业基础地位、维持商业为经济发展核心动力和对外开放带动的发展策略,相较之下,旅游业大体处于自主发展状态,地位不高。可以说,近些年白云区政府对旅游业的发展是关注的,在《广州市白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中,将其作为重要章节进行阐述,但尚未对旅游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和第三产业中的地位与作用进行明确界定。这与当前形势不相适应,目前,全国众多省市都将旅游业视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或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广州市的其他区、市(县级市)也将旅游业置于极其重要的位置进行发展。定位不明确,必然影响到产业发展政策、行业管理职能和营造旅游大环境相关措施的落实。
2、行业管理力量薄弱,管理工作滞后
缺少行业管理人员和专业管理人才,这一问题与前一个问题紧密相连。由于旅游业的地位在白云区经济社会发展中未得到恰当的确认,其管理机构的设置、行政管理人员的配备自然难以得到有效保障。目前,负责全区旅游市场管理、旅游资源开发、旅游线路组织、旅游业务开展等工作的人员仅有3人,显得力不从心。旅游局是在商业局基础上增设的一个部门,缺乏对旅游全行业的管理权威,尤其是对旅游市场和旅游项目建设的宏观调控力度不足,容易导致因缺乏规划,失去监控而引发的布局失衡和资源开发的无序状态等问题,造成资源、资金的浪费,阻碍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对整个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3、丰富的旅游资源尚未得到高效利用和开发,未形成具有足够影响力的拳头产品,资源优势未转化为直接的经济优势。
白云区的旅游资源在广州市10大城区中是较为丰富的区域之一,既有富有岭南特色的自然景观资源,又有多姿多彩的人文景观资源,还有时尚流行的现代旅游资源,如休闲度假、水乡风情、农业生态等,但由于对旅游资源的认识不足和定位不准,至今未形成在广州旅游市场占据较重要位置的拳头产品。目前,白云区的旅游资源开发现状是,白云山成为广州"山水城市"山的象征,是广州重点旅游区域,但对整个白云区旅游市场的带动作用不明显;南湖国家旅游度假区的建设进展较为缓慢,未对白云区度假休闲产品开发起到期望中的示范效应;而丰富的水乡风情、农业观光和生态等旅游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尚处于初始期,未形成鲜明的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