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写班级优化大师使用体验分享:心得撰写指南及功能优缺点分析

班级优化大师的优势与不足

班级优化大师功能概述:

1、随机抽取

班级优化大师配备了“随机抽取”功能,既可随机挑选个别学生,也可随机挑选学习小组。借助这一功能,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始终保持高度的兴奋状态。

2、计时功能

在指导学生做题或思考问题时,可以利用“计时”功能。这一功能的好处在于,既可以让学生产生紧迫感,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

3、小运动功能

利用其功能,可以引导学生一起进行运动,既可以达到放松的目的,又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4、学生情况报告

孩子在校的表现可以实时同步到家长手机端,老师无需频繁沟通,家长就能了解到孩子的情况。

5、通知直达

与家长群不同,使用班级优化大师发布班级通知后,系统将自动统计家长查看情况,老师能知道是否收到通知;此外,对于未查看的家长还可使用一键提醒功能。避免信息刷屏,确保通知直达。

6、打卡共育

班级优化大师为教师提供“每日阅读、每日锻炼、每日练字”等丰富的打卡任务模板,老师可选择模板或自定义任务。

任务发布后,家长和学生可用视频、音频、文字等多种形式回传打卡成果。打卡情况自动统计,打卡结束还可看到打卡前后的对比,让家校共育孩子良好习惯变得简单且成效明显。

如何评价「班级优化大师」

1、行为评分量化

“班级优化大师”App在全国中小学得到广泛应用。据该App开发运营者广州视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向半月谈记者提供的信息显示,“班级优化大师”App自2016年上线以来,目前在全国覆盖学生超3000万、教师超380万,教师点评学生的留言约80亿条。在“班级优化大师”中,老师可通过电子触摸屏和软件,在上课时段对学生表现实时打分,加分项包括“举手回答问题”“积极思考”“按时到校”“集队快静齐”“小组数学(语文)课堂第几名”等,减分项包括“没有完成老师交办任务”“没有登记作业”“周一不穿礼仪服”等。

老师给学生加分或者减分,学生可当场看到,并且会推送给学生家长。不少学校老师明确要求家长使用“班级优化大师”,及时了解孩子在校表现。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一所小学家长告诉半月谈记者,2022年10月,老师明确在班级群里面通知:“班级优化大师”的加扣分评价,请家长每天查看,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和表现。广州市海珠区家长也反映,今年2月开学后,孩子班主任在群里通知,新学期运用“班级优化大师”进行班级管理。

半月谈记者上网发现,多地家长在互联网社交平台吐槽、投诉该App:“好好的孩子被分数划成三六九等”“还嫌孩子压力不够大?家长不够焦虑吗?”……一位网名为“小椽de世界”的家长将App截图转给泉州市教育局,截图上全是孩子的扣分:追跑打闹扣1分,没交作业扣1分,上课有小动作扣2分,上课走神扣1分,疏于思考扣1分……短短两天,孩子被扣了近10分。他在微博上说,孩子因此厌学,不想上学,觉得学习无趣。多名家长向半月谈记者诉苦,在App上的评分、排名跟加入少先队、三好学生等评优评先挂钩,家长被要求每天查看,孩子非常紧张。

有的老师把App加减分累计情况实时向学生公布,让一些减分多的孩子“很伤自尊”。一名小学生道出对该App评分排名的不满:“今天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被扣分了,感觉很不好意思,别的同学还会嘲笑我。”还有不少家长说,孩子一回到家就会问起自己当天被扣分是不是爸妈看到了。有的学生很担心自己扣分、排名落后会让老师不高兴。

2、评价标准不科学,收费受质疑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陈先哲说,一些学校借助教育App对学生进行所谓全过程成长记录,并跟学生的评价档案结合,看起来挺科学,但这些做法容易增加学生心理压力和家长教育焦虑,不利于教育发展。除了对分数、排名不满外,引起家长学生不满的还有评分标准本身。

不少家长吐槽,该App评价标准不科学。有家长反映,因为孩子中午不午睡、坐姿不正确被扣分,质疑“这是要把学生管成傻子吗”。有的老师是1分、2分地加减,有的老师则10分、20分地加减,打分全凭主观,没有客观标准可言。另外,“班级优化大师”这款App还诱导家长交费查看排名。

半月谈记者登录App看到,家长用户如果不付费只能看到自己孩子的加减分等简单情况,而支付39.9元年费后,可以看到孩子在班级中超过多少名同学,App还以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梯队”形式展示孩子排名情况。支付39.9元年费可查看详细排名有家长质疑,虽然没有通知交费,但老师一通知,家长不敢不用。如果大多数家长交费,App运营企业靠该项业务每年能获得大量收入。

3、禁止打分排名,加强过程监管和规范

教育部三令五申,禁止学校、教师对学生成绩进行排名,也明确要求教师不得公开学生成绩和排名。2019年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引导规范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有序健康发展的意见》则明确规定,对要求统一使用的教育App不得向学生及家长收取任何费用,推荐使用的教育App也不得与教学管理行为绑定,不得与学分、成绩和评优挂钩。

广东省教育部门相关负责人说,关于学情的收集、反馈,很多学校没有人力物力去做,但是一些学校觉得在有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引入教育App来做。但前提是不能收费,不能有强制性,不能与成绩、评优挂钩。如果班主任在班级家长群中提出让家长安装使用与学情相关的教育App,且存在诱导收费行为,肯定是违反规定的。广州市荔湾区一所使用“班级优化大师”的学校告诉半月谈记者,发现家长投诉后,已在学校叫停使用该App。

广东省教育主管部门负责人表示,对于学情的搜集与反馈,众多学校因缺乏人力物力而难以落实,然而部分学校认为,在必要时,可以借助教育应用程序(App)来完成。然而,这必须遵循不收费、不强制、不与成绩和评优相挂钩的原则。若班主任在家长群中建议家长安装使用与学情相关的教育App,并存在诱导收费的行为,则显然是违反规定的。广州市荔湾区一所采用“班级优化大师”App的学校向半月谈记者透露,在接到家长投诉后,已停止使用该App。

同时,有教师向半月谈记者反映,他们因其他教师的推荐而使用该App,而学校尚未制定统一的标准。广州视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产品设计人员表示,“班级优化大师”仅是一个工具,其使用方式由教师自行决定。部分教师设置众多加分项,主要目的是奖励学生;而另一些教师则设置众多减分项,用于管理学生。

目前,市场上的教育类App远不止“班级优化大师”这一款,它们在排名问题上存在相似之处。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基于互联网等技术手段对学生进行管理和评价,目前技术上尚不成熟,程序和规范也尚未完善。在此背景下,学校在推广使用时必须避免让学生被工具简单操控。

此外,尤其需警惕相关企业利用科技之名,将商业活动渗透至课堂。家长们呼吁,监管部门应对中小学校正在使用的教育类App进行全面审查,禁止使用排名类App;加强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推荐使用App的监管;追溯现有应用进入校园的过程,对其中可能存在的利益输送和腐败问题绝不能姑息。

以上所转载内容均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20@163.com,本人将予以删除。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