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网络布局与改进策略:无线通讯网络改进关键举措——无线网络改进的三大实施步骤解析

无线通讯网络改良涉及哪些环节?无线网络改良的三个阶段

无线通讯网络改良是一项持续性的系统工程,无线通讯网络改良主要包括三个阶段:收集信息、评估性能、实施与检验改良计划。

收集信息指的是对网络设计目标、网络总体运行及其工程情况的系统信息进行收集,其目的是对网络性能和质量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分析。收集信息的方法包括业务数据收集和实地测试数据收集两种。

其中,业务数据收集主要包括网络接入性能数据、信道接通率、可用率、拥塞率、掉线率、业务转换成功率、业务统计报告图表等。实地测试数据收集则是指通过实地测试设备对无线通讯网络的覆盖、转换、质量现状等进行定性定量定位。

评估性能指的是通过上述两种信息收集方法,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有效分析,以便制定网络改良计划。对收集的信息主要从干扰、掉话、转换、业务均衡四个方面来评估通讯网络性能。无线通讯网络一般出现的故障有:接入失败、切换失败、掉话、高错误帧率。

导致掉话的故障可能是:覆盖盲区、硬件故障、交换链路失败、搜索窗长度设置不正确、深度衰落、阴影衰落、其他网络干扰等;而引起高误帧率的故障原因有:前向/反向业务信道差、前向/反向链路功控问题、导频污染、导频信号差等。

另外,在对关于业务干扰的信息进行分析后,我们可以得知GSM系统正是一个干扰受限的系统。干扰使得错误率增加,进一步降低语音通话的质量。

最后,在对无线网络的性能评估完成后,就要实施与检验改良计划。实施的改良计划主要包括了覆盖改良、设备改良、硬件系统改良、业务量改良、干扰信号分析、网络结构改良、无线参数改良、容量改良及区域改良等。实施改良计划后必须重新对无线网络进行检验,检验的重点是对无线网络中的覆盖、接入、干扰、掉话、容量等的检验。

无线网络改良

一、改良过程

改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贯穿于网络发展的全过程。只有不断提高网络的质量,才能获得移动用户的满意,吸引和发展更多的用户。在日常改良过程中,可以通过OMC和实地测试发现问题,当然最通常的还是用户的反馈。在网络性能经常性的跟踪检查中发现业务统计指标达不到要求、网络质量明显下降或来自的用户反馈、当用户群改变或发生突发事件并对网络质量造成很大影响时、网络扩容时应对小区频率规划及容量进行核查等情形发生时,都要及时对网络做出改良。

进行改良的前提是做好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工作,信息收集包括业务统计数据收集和实地测试数据收集两部分。改良中评估网络性能的主要指标项包括网络接入性能数据、信道可用率、掉话率、接通率、拥塞率、业务量、切换成功率以及业务统计报告图表等,这些也是业务统计数据收集的重点。实地测试数据的收集主要通过实地测试设备,定性、定量、定位地测出网络无线下行的覆盖转换、质量现状等,通过对无线资源的地理化普查,确认网络现状与规划的差异,找出网络干扰、盲区地段,掉话和切换失败地段。然后,对实地测试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如测试路线的地理位置信息、测试路线区域内各个基站的位置及基站间的距离等、各频点的场强分布、覆盖情况、接收信号电平和质量、6个邻小区状况、切换情况及Layer3消息的解码数据等,找出问题的所在从而提出解决方案。

改良的关键是进行网络分析与问题定位,网络问题主要从干扰、掉话、业务均衡和切换四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干扰分析: GSM系统是干扰受限系统,干扰会使误码率增加,降低话音质量甚至发生掉话。一般规定误码率在3%左右,当误码率达8%~10%时话音质量就比较差了,如果误码率超出10%则话音质量不可容忍,无法听清。因此,通常对载波干扰设置了一定的门限,规定同频道载干比C/I≥9dB,邻频道载干比C/A≥-9dB(工程中另加3dB的余量)。通话干扰的定位手段包括业务统计数据、话音质量差引起的掉话率、干扰带分布、用户反馈、实地测试( RxQual)及CQT呼叫质量拨打测试。

掉话分析:掉话问题的定位主要通过业务统计数据、用户反馈、实地测试、无线场强测试、CQT呼叫质量拨打测试等方法,然后通过分析信号场强、信号干扰、参数设置(设置不当,切换参数、业务不均衡)等,找出掉话原因。

业务均衡分析:业务均衡是指各小区载频应得到充分利用,避免某些小区拥塞,而另一些小区基本无业务的现象。通过业务均衡可以减小拥塞率、提高接通率,减少由于业务不均引起的掉话,使通信质量进一步改善提高。业务均衡问题的定位手段包括业务统计数据、业务量、接通率、拥塞率、掉话率、切换成功率、实地测试和用户反馈。业务不均衡原因主要表现在:基站天线挂高、俯仰角、发射功率设置不合理,小区覆盖范围较大,导致该小区业务量较高,造成与其它基站业务量不均衡;由于地理原因,小区处于商业中心或繁华地段,手机用户多而造成该小区相对其它小区业务量高:小区参数,如允许接入最小电平等设置不合理而导致业务量不均衡;小区优先级参数设置未综合考虑。

业务均衡方法1:改变定向天线的下倾角、挂高,调整相应小区参数如基站的发射功率等,改变覆盖面的大小,以达到调节业务量的目的;对临时业务量的增加,可通过临时增加载频或增大发射功率,改变信号覆盖范围。

业务均衡方法2:改变小区载频数是业务量调节的常用方法之一。从业务量少的小区抽调载频到业务量高的小区;采用OVERLAY/UNDERLAY层次小区结构或增设微蜂窝基站,降低每信道业务量。

话务均衡策略2:调整小区频段数量是调节话务量的常用手段之一。将话务量较少区域的小区载频调拨至话务量较多的小区;实施OVERLAY/UNDERLAY层级小区架构或增设微型蜂窝基站,以减少每个信道的话务量。

话务均衡策略3:检查允许接入的最小电平值ACCMIN,通过调整小区覆盖范围来间接调节话务量。注意此值调整过大会产生盲区,过小则可能降低通话质量;依据现场重选测试,调整小区重选参数CRO;调整切换偏移和滞后参数,改变切换边界和切换行为以实现话务分流;启用定向重试、负荷切换功能。

话务均衡策略4:双频网络话务调整,在GSM900和GSM1800系统上实施分层小区架构;考虑小区所在层级、优先级、层间切换门限、层间切换磁滞等参数的配置,确保GSM1800小区能有效吸纳双频手机用户。

二、华为网络优化辅助分析工具

为有效解决网络优化问题,华为开发了网络优化辅助分析工具,可作为话统分析和诊断分析的工具。

话统台统计结果以数据表格形式呈现,记录每个统计周期的计数点累计值,存在一定缺陷:表格形式数据分散,变化趋势不明显;不提供每日平均指标计算,手工计算平均指标耗时较长;无法体现各项指标间的关联性,不利于数据分析。话统分析工具的作用是减轻用户手工工作负担,对原始话统数据进行自动处理,以方便用户分析的形式呈现。华为话统分析工具可实现对异常值的过滤、辅助诊断异常问题、直观显示日常统计项、组合显示相关统计项及完善的报表等功能,是理想的网络优化辅助工具。

网络诊断分析工具可及时发现网络中潜在问题,通过地理化显示小区分布、各小区覆盖、各小区服务质量和历史数据回放、网络利用率等,还可查看小区属性、覆盖范围、利用率等资料,通过动态回放历史数据,掌握服务质量,直观显示存在问题的小区,以便进一步查看详细报告。诊断分析工具可对小区覆盖进行计算和评估,包括切换尝试次数(信号质量、时间提前量)、切换尝试次数、小区间切换成功率、切换时接收电平、接收质量、出小区、入小区切换比率、平均接收电平、接收质量等,分析小区覆盖水平。此外,也可对小区干扰进行计算和评估,包括TCH信道在各干扰带中所占比率、SDCCH占用时无线链路断的次数、TCH占用时无线链路断的次数、未定义邻近小区平均信号强度、定义邻近小区平均信号强度、接收电平与接收质量不匹配、上下行不平衡、掉话时的电平和质量等。

三、应用案例

应用案例一:内蒙古伊克昭盟东胜市双频网网络优化

网络背景:东胜市全网采用华为GSM双频网。

优化项目:话务均衡。

通过普查测试、邻区关系调整、话务均衡调整等优化操作,使GSM1800有效合理分担GSM900话务,保证话务均衡,图1为优化前后网络指标对比图。

应用案例二:福建漳州云霄双频网络优化

网络背景:华为1800MHz与Nokia 900MHz设备共站址异种机型组建的双频网,市区1800MHz与900MHz共同覆盖,形成多层网,平均站距为700m,实现密集连续覆盖,建筑物密集且无规则,无线环境复杂。

优化项目:调整1800话务吸收、降低掉话率、优化切换指标。

网络优化后,网络质量显著提升,图2为网络优化前后话务吸收情况,切换成功率平均达到97.5%,消除乒乓效应。优化前忙时平均掉话率为0.60%,全天平均为0.62%。优化后忙时平均掉话率为0.33%,全天平均:0.37%。

您可以访问百度百科了解更多信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以上所转载内容均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20@163.com,本人将予以删除。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